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人民日报】华农学子刘玉梅代表25年编织富农惠市菜篮子

    刘玉梅:“洋”白菜到圆白菜的变迁(十七大代表风采录)

     2007年10月06日03: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  冯  华

  刘玉梅在研究蔬菜花卉。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咱们平常吃的圆白菜,两个里面就有一个是刘玉梅他们培育的。”同事们这样介绍十七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刘玉梅。

  圆白菜学名甘蓝,在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最初的称呼――洋白菜。从“洋”白菜到圆白菜,一字之差的背后是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没有自己培育的甘蓝杂交品种,仅有的甘蓝品种在品质、外形等方面都不好。从70年代开始,以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院士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就致力于甘蓝和青花菜育种的科技攻关。1982年,刚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刘玉梅加入了这支科研队伍。

  “这是中甘11号,早熟春甘蓝,先期抽薹;这是中甘8号,早熟抗病丰产;那是8398,早熟优质丰产……”站在试验田边,不爱说话的刘玉梅变得健谈起来,她逐一向记者介绍着地里的甘蓝品种,每个品种的特性、优点、研发过程都如数家珍。

  甘蓝和青花菜育种季节性很强,每年的春季正值花期授粉时节,刘玉梅和课题组成员每天都在试验田里从早到晚做杂交授粉,几乎每个“五一”劳动节都是在田间度过的。青花菜的收获、选种在秋末冬初时节,清晨露水很大,气温较低,刘玉梅他们站在没膝的青花菜试验田里进行收获、调查,半天下来,下半身全都被露水湿透。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实验室、温室、大棚和田间穿梭、忙碌。超负荷的工作使得刘玉梅还不到40岁的时候,一双眼睛就花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方智远院士的指导和带领下,刘玉梅和课题组成员培育出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及其配制的七个系列新品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她在国内外首次育成显性雄性不育系并成功育成“中甘16”等新品种,不仅大大降低了制种成本,还使一代杂种的纯度达到100%。她参与育成和推广的甘蓝、青花菜新品种有25个,甘蓝新品种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推广种植,占全国甘蓝种植面积的50%以上。据统计,新品种的应用使农民每亩平均增收200元以上。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全国人民都吃上我们培育的甘蓝新品种,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让全国农民都种上我们的甘蓝新品种,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刘玉梅有些害羞地说起了她的心愿。

  简历:刘玉梅,女,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十字花科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甘蓝和青花菜遗传育种研究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和首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女领导干部”等称号。

 

    十七大代表刘玉梅:25年如一日编织富农惠市的“菜篮子”

    2007年10月05日16:39   来源:新华社    记者姚润丰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但一粒优良种子的诞生不知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有这样一位奋斗在我国蔬菜育种第一线的育种专家用25年的付出换来丰硕的收获:带领课题组育成和推广甘蓝、青花菜新品种25个,甘蓝新品种在全国30个省份推广种植,占全国甘蓝种植面积的50%以上,既充盈了农民的“钱袋子”,也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

  她,就是党的十七大代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十字花科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第一党支部书记刘玉梅。

  1955年,刘玉梅出生在湖北省鄂州市长港农场一个普通农家,放过牛、当过知青、“铁姑娘”队长和代课教师。自1982年于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事甘蓝和青花菜遗传育种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工作。

  甘蓝是我国各地普遍种植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我国华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黄苗”甘蓝,不仅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去购买国外种子,而且种子的质量和数量也很难得到保证。地方品种也存在产量低、整齐度和抗病性差等问题。1973年,贾翠莹、方智远、孙培田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育成了我国第一个甘蓝一代杂种——“京丰一号”,随后又育成“报春”“晚丰”等7个甘蓝一代杂种,改变了我国甘蓝品种长期依靠国外引进的被动局面。


  1982年,刘玉梅分配到蔬菜花卉研究所后,作为课题组主要执行人,将7个甘蓝新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400余万亩,产量比原有同类主栽品种增产20%至30%,亩产值增收146元,累计增收6.04亿元。她自己也逐步成为甘蓝和青花菜育种的科技骨干。

  流汗、吃苦、受累,刘玉梅从来不放在心上,她想得更多的是:使我国的甘蓝和青花菜育种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甘蓝和青花菜育种季节性很强,每年的春季正值花期授粉时节,她与课题组成员在试验田里从早到晚做杂交授粉,几乎每个“五一”节都是在田间度过的。炎热的夏季正值甘蓝收种时节,她依然顶着烈日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在试验田里收种子。青花菜的收获、选种正值秋末冬初时节,此时清晨露水很大,气温较低,他们站在没膝的青花菜试验地进行收获、调查,半天下来,下半身全都被露水湿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著名蔬菜育种专家方智远院士的带领下,刘玉梅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科研成果奖励10多项,发表论文90多篇,编写专著11部。其中,“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及其配制的七个系列新品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开创了我国蔬菜生产上大规模应用杂交种的新局面,对提高我国甘蓝育种和生产水平、调节蔬菜均衡供应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早熟春甘蓝新品种“中甘11号”、“中甘8号”和“8398”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内首批青花菜新品种“中青1、2、3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国内外首次育成显性雄性不育系并育成了“中甘16”、“中甘17”和“中甘18”三个用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甘蓝一代杂种,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一个人,25年做着一件事,理由是什么? 刘玉梅的回答很简单:“选择农业科学研究是我的志向,不断丰富人们的菜篮子,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我奋斗的目标。”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刘玉梅带领蔬菜花卉研究所第一党支部的党员们自1994年以来从来没有间断过到农村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扶贫和科技咨询活动,传授甘蓝、番茄、甜椒、黄瓜、马铃薯等栽培技术,先后赠送蔬菜良种50多个品种200余份种子,提高了当地的蔬菜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近几年来,这个支部还向灾区、贫困地区捐款一万多元,捐物500多件,并资助7名河北省张北地区的贫困学生上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感恩 家书
责任编辑:great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