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春 > 公益行动 > 正文

师生共探科研路 齐心协力育人才

<p>&nbsp;&nbsp; “别看咱们的办公室小,实验室可是又大又气派的……”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里,生科院副院长、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熊立仲正和学生亲切地交谈着。<br /> &nbsp;&nbsp;&nbsp; 为了把老师、学生沟通的平台建立起来,大学生科技协会决定以走访老师的形式来收集更全面的资料,用以更新、完善原有网站,并将其编写成册,让学生对老师及其研究方向有实质性的了解。<br /> &nbsp;&nbsp;&nbsp; 10月26日下午,熊立仲老师放下手中的活,耐心地听着科协两位成员的问题,并用心解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br /> &nbsp;&nbsp;&nbsp; 关于学校网站上实验室的信息不够完善的问题,熊立仲老师表示,如今网页里的内容的确很少,相关链接也并不完备,而专业信息又显得过于抽象,要让学生从中获取什么很困难。如果能够完善教师个人信息,以及实验室的基本背景介绍、发表的最新文章、研究成果等,将网站建得更活泼、好看,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学生加入科研的队伍。<br /> &nbsp;&nbsp;&nbsp; 不仅如此,科协成员也指出,希望能够带动一部分同学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将老师平易近人的印象传达给更多学生,改变一直以来对老师高高在上的形象的错误认识,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说到这,熊老师感叹道,让所有学生把实验室完完整整走一遭是他很早就有的梦想。现如今,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一领域的信息,学校只能将学术与课程尽可能的结合。每年开展的科学研究进展报告甚至还带有强制参与的性质,其实这都不是老师们的本意。“要想了解老师,了解实验室,最好的就是进行‘三部曲’方案,即参观实验室、上网了解信息、主动联系老师。所以网上资料的完善还是很必要的。”熊立仲老师补充道。<br /> &nbsp;&nbsp;&nbsp; 除了对老师及科研项目不够了解,学生们还困惑于进到实验室有什么要求和标准的问题。熊老师指了指自己,示意让大家看看他谈话时的状态。然后笑着说:“我平时就是这样随性的,和学生都能做好朋友,对学生更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是对这个方向感兴趣、有抱负,选择了就不能后悔。这些都与成绩无关,关键是看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的发展。你们应该将老师的这些思想写入册子里,鼓励更多学生加入科研之路。”<br /> &nbsp;&nbsp;&nbsp; 熊立仲老师坦言,“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增进彼此的沟通,就像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相互启发,相互进步。学生喜欢一个老师才会从其身上学到知识,老师了解一个学生才能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希望科协能够尽快将这个交流的桥梁搭建起来,早日形成师生的交流圈。”</p> <p><br /> &nbsp;</p> <p>&nbsp;</p>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