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人物——
1986年,章文才教授(前排右一)与我校首届研究生学术会议的同学们在一起(资料图片)
原武汉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的学生喜欢称呼章文才为“章妈妈”,几十年来一直未曾改口。只因章文才授课、带生产实习对学生关爱有加。这种关爱持续到这些学生毕业后的人生之中,学生研究碰到困难了、取得成绩了,都愿意告诉他,他了解后都会及时去信安慰或祝贺,学生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也是积极想办法帮忙。
为什么喜欢当“章妈妈”,因为章文才认识到,只有有了众多的人才,中国的园艺果树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早在1941年,他在成都金陵大学农学院担任教授时,就率先招收了贾麟厚、陈俊愉、李家文三位研究生,这是中国果树学领域中最早的研究生,后来这三人都成为了中国知名的园艺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这样回忆恩师:他特殊的启发式教育给学生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章师始终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在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把自己对祖国、对园艺、对柑橘的热爱贯穿其中。章师每天表现出来的以柑橘为中心的爱国主义和专业实践,深刻地影响着陈俊愉。
“文革”前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本科生的培养上,1956~1965年,章文才先后招收了4名研究生。他对学生要求是出了名的严格,坚持启发式教学。他要求学生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他十分强调实践,常常带领学生下果园,深入产区进行调研。
华中农业大学1977级果树学专业的同学们至今仍能准确地说出第一次听章文才讲课的时间,并能描述出先生当时的穿着。“那是1981年4月上旬的一天下午,章先生穿着半新的深蓝色中山装,很干净,旧皮鞋也擦得发亮,头发向后梳理得很顺”。77岁的章文才声音洪亮,思路开阔,大量的数据随手拈来,一下子就让他们喜欢上了“果树研究法”这门课。
无独有偶,1980年章文才在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的一个学术报告,改变了一个名叫邓秀新的年轻大学生的人生轨迹。章文才的学识和深入浅出的表达给邓秀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1年底他报考了章文才的研究生。章文才小心地帮助这个对科研充满着好奇和敬畏的年轻人树立科研信心。章文才总是告诉他,做研究要有信心和恒心,认准的事情就要坚持不懈直到办成。之后章文才主持的学科被国家教委和农业部评选为中国第一个果树学博士点和全国重点学科,邓秀新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果树学博士。时至今日,邓秀新很好地继承了老师的衣钵,成为了中国柑橘产业的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章文才共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博士研究生27名,留在国内的都已成为各单位的学术骨干。“文革”之后,章文才已经步入七旬高龄,他并没有因年迈而减轻自己的工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多出人才,他仍站在教学第一线,亲自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果树生理学专题、果树遗传育种学专题、果品商品经营学、果树生理学等课程,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或讲稿。1983年开始,章文才历时8年,牵头编著了《英汉园艺学词典》。
1985年,年逾八旬的章文才还壮心不已。他在给学生林庆森的信中说:“我深感过去工作做得不够,现在我怎能不努力奋斗,思想上还准备培养10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实际上他大大超出了自己的规划。在他90岁高龄,还指导着7名博士生。
为了感谢章文才对赣南脐橙产业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1994年,赣州市委、市政府在他90岁生日时,奖励他个人6万元。一生节俭的章文才将这笔钱和其他的一些捐赠在华中农业大学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奖学金。直到今天,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的优秀学生每年仍然可以享受到这一奖学金。
1998年,已经走到生命边缘的章文才仍然惦记着学生蔡礼鸿的博士论文进展情况。同年11月11日,章文才还专门嘱咐蔡礼鸿克服困难,下定决心把论文开题报告尽快拿出来给他看。12月8日,95岁高龄的章文才去世。在清理章文才的遗物时,在写字台上,蔡礼鸿发现自己提交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上,有章文才颤颤巍巍的字迹“2000年8月毕业,蔡礼鸿获Ph.D学位”。看到这行字迹,蔡礼鸿热泪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