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小火苗”团队开创大学生支教新模式
<span style="font-size:16px;"> 当短期支教的弊端日益凸显时,我校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10级学生饶维作为暑期赴云南支教的“小火苗”团队队长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探索挖掘了一条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支教之路。</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16px;"> “社会学、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让我思考怎样从专业的角度开展志愿活动,做到学以致用。大学生支教不能只靠满腔热情,支教的改革便势在必行。”据了解,饶维早在大一便利用假期,前往我国西部各省进行实地考察,在他与当地学校校长交流时,他感受到的除了有教育资源稀缺,更多的是对一直奋斗在山区教育一线的老师们的敬仰。“那些兢兢业业的山区教师,是我们的榜样,然而不当的短期支教往往给他们带来后续教学的麻烦,我们要做到的是尽可能的减轻他们的负担。”</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16px;"> 今年,饶维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另外8位同学组成了“小火苗”支教团队。合理的计划,明确的分工使他们的支教团队在立项时得到众多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我们的支教目的,不在于教会他们多少理论知识,而是在于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将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介入当地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情况,进行包括访谈在内的一系列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且进行详细记录,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而可以激励他们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学习的决心,缓解身心压力。”</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16px;"> 针对短期支教团队来去匆匆造成山区孩子产生心理落差的情况,饶维表示:“我们将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该学校的教学情况给予长期关注并且建立定点关系,每年会有不同的同学过去支教。同时,会不断反映当地的教育状况。”</span><span style="font-size:16px;"> 饶维介绍到,山区里某些父母思想观念的落后,导致学龄儿童不得入学。因此山区的家长作为孩子们成长期的“重要他人”,也是“小火苗”重点关注的对象。怎样与山区的家长进行交流,进行各类宣传,让村民了解教育的重要性也是支教团面临的一大挑战。</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16px;"> 解决山区教育问题,只依靠每年的支教是远远不够的。“在支教的同时,我们将对该地区小学的教育教学状况进行调查,以期引起社会和政府的更多关注,对其情况改善提出合理性建议。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宣传,加强当地有关教育部门对该小学甚至该地区的学生教育问题的重视,引起社会关注,呼吁社会更加注重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从而加大对偏远地区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当然,这都是建立在我们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16px;"> 如今,饶维已经联系好了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自治乡茨竹坝小学的校长,“小火苗”团队将于今年暑假前往那里进行支教。据悉,当地学校周围环境恶劣,但从饶维的脸上我们看到的只有期待与坚定的微笑。饶维介绍到,他们将为学校修建小型旗杆,举行升旗仪式,协助学校建成茨竹坝小学小型图书馆。“我希望,我们离开后能留下些对孩子们有意义的东西。”</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16px;"> “改善我国教育不均的现状,最需要的还是大家的努力,我们会尽可能的完善支教模式,为其他大学生支教团队提供合理有效的借鉴。”饶维踌躇满志地说道。</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16px;"> </span>
责任编辑:蔡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