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强
当前,第一阶段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四风”整治也已初见成效,第二次党的群众路线也已处于准备阶段,笔者认为,要弄清“互与护、近与进”两组同音字,此次活动才能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要“相互批评”不要“相护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有了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而批评别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批评就要有担当,尤其是要有情感担当,这样“相互批评”才不会变成“相护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党开展党内生活,践行群众路线的一大法宝。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利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实现党内团结,有利于践行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有利于执行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形象。对个人来讲,虚心地接受批评有利于“防范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袭”,不断地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对我党来说,在不同历史阶段,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是解决党内矛盾,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
当前,相互批评情感上不敢担当,在思想认识上主要是由以下四个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是有的为人情所困、关系所累、利益所获,缺乏应有的批评的勇气和锋芒,这主要是受到庸俗化思想的影响;二是有的不愿批、不敢批,只栽花、不栽刺,只当“老好人”,这是好人主义在作梗;三是有的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不得罪人”的处世哲学,这是私心杂念在作怪;四是有的在重大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问题矛盾绕着走,这是缺乏担当的意识和勇气的表现。
相互批评应从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公心”出发,不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的“私心”出发,不受个人恩怨、人情羁绊、利益关系的影响,相互批评如何才能做到应有的情感担当,笔者认为,具体应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反对含含糊糊、拐弯抹角;二是坚持直指痛处、直奔主题,反对躲躲绕绕、外围打转;二是坚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反对遮遮掩掩、藏着掖着;三是坚持敢于交锋、用于亮剑,反对闪烁其词、点到为止。
要“走进群众”不要“走近群众”
“近”、“进”两字读音相同,含义迥异:“近”意为距离短、接近,“进”意为从外面到里面。走近群众是走到群众身边与群众近距离接触,走近的程度折射出群众观点的认识深度、群众路线的践行力度、干部群众的感情温度。走进群众是走到群众中间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真正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走进群众彰显的是过硬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方法、求真的工作态度。“近”与“进”是过程与结果、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不断走近才能最终走进。年轻干部怎样才能走进群众?一要处理好认识问题,二要理顺好感情问题。
要在思想上将认识的“总开关”再紧一紧。一方面,通过想明白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而自觉树立好群众观点。党的力量在群众、根基在群众、血脉在群众,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英雄,不仅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另一方面,通过弄清楚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而主动践行好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阐述的是群众的观点,说的是世界观的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方法论的问题。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又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生命线和传家宝,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人都是有感情的,彼此间感情也是相互的,干部对待群众有感情,群众对待干部才会有感情,干部对待群众的感情有多深,群众对待干部的感情才会有多深。要走进群众,就要对群众真有情、有真情、有深情,要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家人”就要多讲些血缘,干部源自群众、植于百姓,干群形如血肉、情似鱼水,两者存在犹如种子与土壤般的天然联系,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基本问题,才会自觉地把群众当自家人,才会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家事”就要多讲些担当,一要增强担当的意识,要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要同享阳光更要共担风雨,遇到家里难念的经不推不躲更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二要提升担当的能力,既要从书本中多汲取看家的本领,更要在管家的过程中历练出持家的本事;三要落实担当的责任,把时间和精力真正聚焦到工作落实上来,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
来源:求是理论网
http://www.qstheory.cn/lg/wp/201312/t20131225_305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