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战斗,你们可能会死;如果逃跑,至少能多活一会儿,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告诉我们的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心若自由,便有自由。
读过巴金先生的《家》后,心里一定是抑郁不平的,这里有对封建制度维护者的愤怒,对默默忍受者的怒其不争和同情,对反抗者的赞赏,还有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控诉。作者以五四时期成都高家公馆封建大家族的没落史为线,写出了旧家庭制度的一切罪恶,见证了渴望自由的心如何一步步敲响了封建专制制度的丧钟。
高家的家族史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处在五四运动的的思想变革关口,接受了新思想的年轻一代有了自由意识,开始追求平等、正义,这与老一辈统治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立场格格不入,由此在封建压迫的事实下催生了更多思想上的悲剧和折磨。
觉醒的新一代都是不自由的,他们或多或少都被大家族的权威所压迫。觉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有了自由意识和渴望,对事业和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然而长子长孙的的身份,在他出生就注定了他的人生轨迹由不得他来选择。
但觉新又不是真正意义地崇尚自由。虽然被迫放弃了理想和爱情,但他从未想过反抗,只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忍受不幸的同时继续承担维护家族的责任,成为“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自由不是这样的,它应该是即使世事再艰难也不忘初衷的坚守,即使被逼至绝境也要负隅顽抗的斗志,如《勇敢的心》所说,“如果我宣誓效忠他,那我就等于是死了。”
自由是永恒的追求,但不自由是一种普遍感受,几乎每人都产生过这种想法。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总有意料之外的事发生,这就是“不自由”产生的根源。当学生被家长管束时,就觉得没有自由了;当职员为工作所牵绊,也会觉得不自由。但这真是所谓的不自由吗?
风筝无论飞多高,都受制于一根线,这看似是它的不自由,试想一下,没了线的束缚,它可随风而去,然而它自由了么?答案是否定的,它更不自由了,飞的更远但已不在它的掌控,它会成为风的奴隶。由此,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让·雅各·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常困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反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自由不一定表现为时间、空间上的无束缚,它应是一种思想的独立,也许身体备受束缚,只要还能独立思考,还有属于自己精神上的理想和追求,那就是自由。心灵和灵魂的自由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只要心无限大,我们一样可浪迹天涯。
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做任何事情,而是还记得应该做哪些事。慢慢闭上眼,想象在高空飞翔,没有风雨的阻挡,这便是我要的自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