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报刊杂志 > 正文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还记得这首温暖的歌曲吗,还记得温暖的家的感觉吗。我们总是可怜那些在外漂泊的人远离了家的庇佑,殊不知,在某些人的眼中,家,却是一个多么令人惶恐的字眼。

不知道你是否在行行色色的网页中瞥见了这样一张图片:一个老汉躺在地上,身体被不知道什么材质的布料包裹着,他望着镜头,眼神满是茫然与惶恐。在我第一眼看到这张图片时,我以为是某个失去亲人的拾荒老人被人欺辱的事件,细看题目才知道,这是一个“被女儿扔掉的老汉”。我不禁松了一口气,觉得事情还没有我想的那么坏,是我把社会降得黑暗了,看完了新闻及图片我才发觉,被自己的女儿抛弃所造成的伤害远远超出了其他。

老人65岁,在河北秦皇岛港城身患重病入院,2013年4月26日,女儿在日记中写下一封“诀别书”后不辞而别。在没有家人陪护的情况下,港城女护工杨秀兰义务护理老陈1个多月。6月26日,媒体报道了此事。为了帮助老陈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让他身边有亲人照料,秦皇岛市救助站决定护送老人回家,与亲人团聚。看似一切都解决了,而且关于老陈的低保,家乡的乡干部称:“如果能办下来的话,每月可以有80元的低保金。”可是只要看过老人或是照片的人马上就能发现,一听到回家,老人所表现出来的,只有恐惧。恐惧!家让老人恐惧!那是怎样的一种创伤,让最温情的港湾变成了最无情的空巷;那是怎样的一种冷血,让最平凡的老人抵触着那片最熟悉的土壤!

女儿在诀别书中写道:我多么希望你能快点好起来啊!可是我没有办法了,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为你延长生命,我不要再在这个世界里痛苦着,再见了我亲爱的爸爸。我不想去猜测那个女儿是否寻死,不管哪一种结果,对于老人而言,都是一样的,抛弃了,就是抛弃了。我无法体会老人的痛楚,我只能在那一张张图片里,看着老人惊慌的眼,痛楚着。老人感激那个护工,更不想离开这个护工,在他无依无靠的时候,那个护工无私的照顾着他,她,就是他的家。我无法理解女儿的做法,却更无法理解乡政府的做法。老人的事情上了报纸后乡政府才做出反应,虽然说明问题却让我无法说出什么指责的话,不得不说,在目前的社会现实和国情下,能够在问题曝光后及时给予解决已经是效率较高的体现了。让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要发给老人低保一定要让老人回乡?暂且抛开是否能够争取下来不谈,即便是能够争取到,每个月80元甚至都不够支付老人的医药费,那么为什么还要老人离开好的医疗环境,反而回到那个让老人痛苦的地方?记得一位记者写道:如果我们不闻不问,老人的结果可以想象得出来。记者确实是想为老人出一份力,可是这份力是否是老人真正想要的呢?乡政府的这一看似负责任的决定对老人而言是否又是最好的呢?老人的家,是一个只有两件电器的发霉的土坯房,那令人作呕的霉味在乡政府对修砌房屋工作的汇报和照顾老人的承诺中显得更为浓烈。我们无法预知老人日后的生活但却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老人子女的不负责任,老人的兄弟们接回老人后的茫然,老人在回家前的恐惧和到家后的沉默,不需要多说什么,甚至于,还能再说什么呢。我不知道在中国,制度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我却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制度大于实情的冷漠,我们无法得知老人的兄弟们能照看自己的“大哥”多久,无法得知乡政府的承诺能做到几何,更无法得知,还有多少这样的老人们,紧紧抓着医院的扶手艰难地抵触着回家的道路,更无法得知还有多少人们,早已忘记了家为何物,早已把家当成了内心深处最不愿触及的恐怖!百姓所关注的,所盼望的,不是那一张张完美的制度,有些他们甚至不懂,他们懂的,能体会的,只是他们所生活的每一天是否快乐平安,他们奢求的,不过是一个有家的温暖的“家” !

(作者:王奕苏)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 问题
责任编辑: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