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狮山时评 > 正文

【言论】“以生为本”要落细落小落实

核心提示: 近日,笔者有幸作为研究生代表参加了学校的《大学章程修订草案》与《深化综合改革方案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会上,校领导在听取学生意见后表示,“不以学生为中心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是好教学。”

近日,笔者有幸作为研究生代表参加了学校《大学章程修订草案》与《深化综合改革方案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校领导在听取学生意见后表示,“不以学生为中心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是好教学。”记得西安交通大学前校长郑南宁也讲过类似的话,他说,校长心中有学生,这所大学就有希望;教师心中有学生,这所大学才能办好。虽然两句话表述不同,但都体现出了一个重要思想:以生为本。

怎样做才是“以生为本”呢?笔者以为,以生为本要落细落小落实,不妨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方面考量:

管理者以学生为本,要在听取意见上下功夫,就是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和学校重大决策时积极、深入、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对学校的重大事项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就我看来,它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建立健全学生意见反映反馈机制,畅通渠道,使下情能够上得去,上情能够下得来,保证学生的合理意见或建议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二是学校职能部门有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的心态和虚怀若谷的宽广心胸。征求学生意见不走形式、走过场,而是本着为科学决策的出发点和学校长远发展的落脚点,真心实意的问计于学生;同时,要对学生的不够合理的意见和不尽理性的诉求给予最大的包容并耐心解释。毕竟学生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难免会偏激、跑题甚至“放炮”,这时就要给予学生更多理解。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那些和我们观点不一致,甚至相左的意见,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科学。”

教师以学生为本,要在提高教学效益上下功夫,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开展好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就是要按照习总书记在教师节前夕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的那样,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把学生作为朋友,研究生导师不能真把自己当成“老板”,而让学生成为“打工仔”。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生均是学术共同体中亲密的朋友和伙伴。

笔者以为,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于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PPT的内容能及时更新,做到既有课程内容又有前沿拓展,不是一用就“坚持”多年;讲课声音洪亮,语气、语调有起伏有变化,不是含糊其辞,一味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课上能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善于调动积极性,通过自己有引导、有故事、有激情的讲述,让学生遨游学海,而不是自己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下课后在教室多待一秒,与学生多近一分,不是还时间每到就给学生提前下课,提包就走……固然由于种种原因,多少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各种投入,但既然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就要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就要既教书又育人;既然选择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能只做“句读之师”,而是做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师”、“大师”。

学生以学习为本,要在努力成才上下功夫,就是要依法行使学校章程和其他法规所赋予的权利,履行好其所规定的义务,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关心学校、国家和社会发展,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奋力成才。学生要尊重老师,尊重课堂,充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一切教育教学资源,修德养性,积极实践,真正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追求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胸怀祖国,心系天下,耕读不辍,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关心学校的发展要树立起“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有效、负责的参与到学校事务中,如参加意见征求座谈会时要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做好充分准备,以建设性的态度,以爱校荣校兴校的情感,多提合理意见建议,以理性的态度、历史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同样,我想对于学校而言,“学生和社会对学校各个方面有更好的发展、更高的期待,就是我们学校的奋斗目标”。学生的个人梦、青春梦、华农梦其实一脉相承。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需要学校职能部门、教师与学生自身通力合作,各司其职。我坚信在三者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建设成为优势学科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世界高水平大学指日可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生为
责任编辑:陈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