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工处通讯员陈文倩 图|学工处通讯员温鹏)12月30日晚七点,被誉为“华科四大才子”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刘克明副教授做客齐民讲坛,在二教105谈《庄子》思想内涵与发展,深入解析庄子技术思想与现代意义。
“孔席不暇暖,目击而道存”,刘克明引自己所做对联,说明儒家忙于传道而道家重在“悟”的差异。中国文化的主根即道家哲学,足以说明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的地位。
庄子晚于孔子、墨子,是战国中末期思想家,其著作《庄子》成于战国中晚期,现存三十三篇。“其言大而博,其旨深而远”,司马迁称庄子“其学无所不窥”。西方认为,唯有道家神秘主义体系不反对科学,所谓神秘主义体系即是道家哲学中的技术思想。
刘克明认为,道家发展有三个阶段,即在始终坚持弘扬“天”“道”“德”的基础下,完成了从抨击儒家和法家,到辨证吸收儒家思想,再到辨证地吸收法家思想的转变。在第一阶段段和第二阶段发展中,多数人难解庄子与老子对于道和自然的关系,认为二者存在某种相同之处,而刘克明不以为然:“庄子与老子有很大区别,老子主张道法自然,道和自然是两者,庄子主张道即自然,道与自然为一。”
刘克明介绍,尽管《庄子》不是一部介绍古代科学技术的文献,但它把哲理与技术相结合起来,对于古代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待“道”和“艺”的关系上,庄子主张“技进乎道”,道艺合一,也就是说技巧和道理合二为一。这也是是庄子技术思想的灵魂。如《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解释解牛刀法娴熟的原因:“臣之所以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其意即为道艺合一,使“道”“艺”进入了新境界。
随后,刘克明还论述了“道通位一”。他认为,“道艺为一”讲的道理和技艺之间的关系,而“道通为一”则是道的思想,“道”主宰万物,万物臣服于“道”,如此就构成了一个浑然天成、和谐一体的大千世界。
刘克明表示,《庄子》中的技术思想,对于今天的科技创新以及科技人员的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如庄子认为,任何工程技术和科技产品都是人工制作的结果,这是庄子创新思想的出发点。他认为“人工拙于天工”,把“天工”提到应有的高度,但他同时认为“人工应该巧夺天工”。
怎样达到巧夺天工的境界呢?刘克明认为,“天人合一,任其自化”是人工巧夺天工的基础,做到安时、处顺,才能达到巧夺天工的目标。古往今来,任何工程技术都是无数设计者和制造着经历若干年代不断创新、不断发明的结晶。最后,刘克明总结道,尽管庄子的思想不能解决科学技术中具体的问题,但它可以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境界,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