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庆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 赵为粮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7日 14版)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出了科学的部署。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
增强“三个事关、两个巩固”意识,进一步提高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认识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性质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础,落实“怎样培养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
中国的快速发展,撬动了传统世界政治和经济版图,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打压、干扰明显增多。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开放格局进一步扩大,高校师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文化的影响,造成一些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扭曲。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运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和尖锐,而且手段方式极为隐蔽巧妙。因此,必须站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现实紧迫性。
紧扣“三个认同、三个自信”的基本目标,着力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
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三个认同”“三个自信”基本目标,切实做好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工作。
增强和坚定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和自信,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理论武装。要组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切实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高校思想理论学习的重点,融入课堂教学、纳入党课团课。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切实把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作风建设、法制教育中,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点、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打好主动仗、扩大影响力、增强说服力,帮助广大师生深入全面理解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意图。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创新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建立高校、教育部门、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四方联动宣传机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占领现代传播制高点,提高学校官方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做大做强做活正面宣传。要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施名师名家党的理论阐释行动计划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行动计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按照“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的要求,切实管好阵地管好队伍
加强对高校课堂的管理,必须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对外宣传守规矩”的基本原则,把“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中国高校的课堂”和“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底线。当然,我们也要及时讲清正确的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具有特定意义的“西方价值观念”的区别;讲清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与对党的缺点、错误提出客观批评意见的区别,对试图通过混淆概念,故意曲解、歪解和攻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进行坚决回击。要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的管理督导,确保高校课堂“风清气正”。
加强人文社科类论坛、讲座、报告会的阵地建设和管理,要主动创造机会、提供平台,积极支持弘扬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讲座、报告会、研讨会以及传递正能量的各类人文社科类学术活动,把“防止阵地失守、防止漏管失察、防止处置不当、防止负面炒作”作为高校人文社科类论坛、讲座、报告会管理的工作底线,对场地、人员、内容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要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社会公共秩序、道德风尚、信息真实性”这“七条底线”,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正确使用网络。要加大主题网站建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微博、微信,支持教学名师、优秀辅导员、学生骨干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牢牢掌握高校网络管理使用主动权。
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要切实加强对高校党政工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教师“四支队伍”的管理,把政治条件、法治意识和师德表现作为教师选聘、考核和奖惩的基本标准,教育广大教师站稳政治立场,遇事要想想政治上的要求、教书要想想对学生的影响,督促高校教师遵守师德行为“红七条”规定,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