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聚焦教学 彰显“三主” 创新方法 提升质量

新闻中心记者就“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年”采访教务处负责人

3月17日下午,就“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年”,校新闻中心记者专题采访了教务处处长江珩。以下为采访实录。

新闻中心记者:请问设置这个活动的初衷和背景?目的是什么?

教务处负责人:首先,开展“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年”的初衷和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有关精神,推进“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深入落实学校十二五规划及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要求,我们提出要创新方法、提升质量。这是大的背景。

二是围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学校实际,在全面分析制约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的基础之上,我们从2011年开始,一年一个主题活动,分别突出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师生关系等方面,今年将视线聚焦到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个活动及主题的确定,不是一时的动议,它既是系统的谋划,也是自然的延续。

三是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这个命题,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年”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新挑战。说它是老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存在方法单一、效率不高的问题,这种现象迫切需要改变;说它是新挑战,则是因为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全新的师生交流平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新观念、改革方法时不我待。

四是学校全面实施一流本科“1351”计划的重要内容。我们推出一流本科“1351”计划,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革新观念、统一思想、聚焦教育教学。

五是应对信息化挑战的重要举措。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我们教学、教师、学生、管理各个层面,都提出了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值得我们思考。

开展“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年”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聚焦方法,凝智聚力,专题研讨,充分调动教、学、管三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课堂质量、教学质量、学习质量、管理质量,最终落脚在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闻中心记者:今年上半年学校也将开展“创新方法、提升质量”主题教育思想大讨论。大体安排是什么?有哪些活动?您感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年”活动,能给全校、给普通师生带来什么?

教务处负责人:今年“教育思想大讨论”于3月至6月进行,结合“创新方法,提升质量”的主题,在形式、内容上都有了新的拓展。本次大讨论不举办全校性开幕、闭幕仪式,让活动回归思考与讨论的本质。从校、院两级,从教师、学生、管理三方面,围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评价四个议题深入推进,依托学院充分发动师生参与研讨。通过多层面组织专家报告、名师示范、教学研讨、现场观摩、典型引领、专题网站、问卷调查、案例汇编等形式,持续打造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平台;深入推进历届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获得者等典型人物的宣传;构建大讨论官方网站、教务处“狮子山下问教问学”微信公众号平台;继续推进常态化师生面对面活动;开展慕课(MOOC)和翻转课堂改革试点。通过多维度开展大讨论系列活动,调动师生员工积极碰撞思想、物化成果,力求让今年的大讨论既见大气,又接地气。目前来看,各单位、各学院积极性都比较高,都经过了广泛动员,均提交了完整、细致的活动方案。

四年一次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已经成为我校传统。李忠云书记在2011年“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报告时提出:“每一次大讨论都有办学思想的积累、办学理念的收获;每一次讨论都有物化的成果,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办好学校都有指导引领作用,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能集全校之力,让所有师生、员工集中关注、思考“教育教学方法”这个命题,同时认真理性地分析、查找我们在教、学、考核、评价、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起群策群力,积极寻求破解之道,共同努力,创新方法、提升质量。

新闻中心记者:如何应对信息化发展对教师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已成为现实课题。对此,学校有怎样的思考,又会推出哪些举措?

教务处负责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明显趋势可以用“三化”来概括:大众化、国际化、信息化。这“三化”对现代高等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信息化带来的影响最深刻、最持久、最全面,也最巨大。它涉及教、学、管,从观念到行为、从平台到手段、从理论到实践,涉及学校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个体,影响是全方位、整体性的。

具体举措有:

第一,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更新教育观念,更进一步凝聚共识,进行思想武装;

第二,建议学校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专题规划;

第三,学校应整合、提升校院、各部门的信息化平台资源;

第四,重点加快课程中心建设。着眼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着眼于学生学习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空间,满足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及师生互动交流的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设具有学校特点、校本特色的慕课;

第五,立项一批应对信息化教学改革试点项目,选择部分学院、重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试点;

第六,在重点讨论、改革试点的基础之上,出台相关制度文件。

新闻中心记者:有人认为改革也好,大讨论也罢,是管理层面的事,和一般人联系不大,讨论过后,成效成果难以落实、固化。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年”活动,对全校师生员工、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大家应该以怎样的认识和行动参与其中?

教务处负责人:“教育思想大讨论”是我校从1997年开始坚持的传统,每四年举办一次。每一次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对学校发展产生的作用都是非常巨大的,每一次都有收获与成果。1997年的大讨论调动、提升了教师对教学改革的重视,对教学改革的凝聚共识起到重要作用;2001年大讨论形成了学校“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2005年结合水平评估组织大讨论,凝练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2007年的大讨论,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开展、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011年大讨论以“实践•创新•融合•提升”为主题,对“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科教融合、学术育人”“协同创新、开放办学、实践育人”等观念达成了基本共识。

在信息化条件下,探讨教育教学方法的问题至关重要。师生员工都是学校的主人,教师是办学与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之无愧应该唱好主角。人人都可言,人人都可为。全校师生、每一个华农人都应积极参与教育思想讨论,积极思考方法创新和改革。老师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要自我诊断和思考,通过学习方法的创新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管理人员要通过方法的创新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积极呼吁、谋划如何加大教学要素的权重,不断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益,那么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也会提升。这场关于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讨论以今年为起点,但没有终点。

新闻中心记者:今年三个大的活动是全校战略,分别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年”“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年”“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学校2015年工作部署会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总体要求,您觉得,这三个活动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教务处负责人:三个“年”的活动,都很有意义,既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

今年是学校“十二五”收官之年,是学校深化改革元年,也是学校转型的关键年。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尤其即将颁布的大学章程,是学校全面依法治校的一个重大举措。“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表现,它为学校的转型奠基,为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奠基,从组织层面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年”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提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个活动年既体现了学校2015年工作部署会提出的“四个全面”总体要求,也统一于国家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对应“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对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则对应“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三个活动是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应有之义,共同对学校实现从单一学科向综合性学校转型、从教学型向研究型大学迈进、从传统农业大学向现代农业大学蜕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利于学校“领导重视教学,制度保障教学,投入优先教学,政策激励教学,教师潜心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具有华农特色的教学文化氛围的形成。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陈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