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每每读到柳三变的词句时,总会在不经意间被他那悲戚的笔墨所触动。《玉蝴蝶》所述之衷情,与我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经触碰便无法平息——或许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所在。
传统文化跨越五千年时空,在凄风苦雨中踽踽独行。汗青上镌刻着华夏儿女的峥嵘岁月,《诗经》里盈溢着炎黄子孙的百感交集,《左传》更展示着先人的才思。当然,传统文化不仅包括诗词歌赋,还涵盖了书画礼乐等一系列优秀的精神积淀。
传统文化于我,最珍贵最美好之处便在于诗词。纵使自己并不理解诗人的情感与愿景,却依旧觉得,只要能呷一口诗词之韵亦是极好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三闾大夫所赋之《离骚》,韵味十足,乃我所爱。而我最欣赏的当数婉约词了。不管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乌夜啼》,还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雨霖铃》,都是那么唯美,那么令人动容。
文化尚美。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匆忙前行的中国人只有在夜阑人静时沉思才会发现,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我们前行的步伐越来越快,追求的东西越来越趋于物质化。传统文化纵使美轮美奂也还是被我们一步一步地驱赶到记忆的墙角。有些消极者甚至害怕,长此以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否会在时代的烟雨中归于无迹呢?
此种忧患绝非空穴来风,因为传统文化的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日韩和欧美文化成为一些中国人热力追捧的对象,她们如此多娇,引无数中华儿女竞折腰,只可惜笔墨纸砚,已作泥尘。异域的文化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中国的传统文化绝非一无是处。有人认为大量涌入的别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是一种入侵现象,弊大于利。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要我们拥有正确的文化观,学会兼容并蓄,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用博大的胸怀去接纳,我们必能从中获益,传统文化才会有新的发展。
盲目排外和崇洋媚外都不利于传统文法的向前发展,有压力,我们才会有更强大的前进动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五千年的积淀怎可就这样被我们遗忘和抛弃?——传统文化应当薪火相传,应当源远流长,应当历久弥新。
新时代,应当有新思想。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只会使整个国家、社会陷于困顿,只能使国民思想僵化。所以,我们必须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全民行动,共同参与,才能拯救我们日益边缘的传统文化。
“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八声甘州》,悠悠我心。撷取诗词精华,亦是人生一大幸事。滚滚红尘,流水东逝,传统文化正氤氲而来……
作者:水产1402班 王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