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
汪琼
王小舒
余建波
(文|教学信息中心 何丽娜 宋怡蓉 教务处 吕叙杰 图|教学信息中心 董雨 王帆)学校正在开展以“创新方法 提升质量”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由我校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慕课建设系列培训讲座”在全校范围内展开。我校先后邀请了山东大学王小舒教授、上海交大余建波老师、北京大学汪琼教授来校做“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三场讲座分别由文法学院、理学院和资环学院承办,150余教师聆听了报告,并与主讲老师进行充分沟通。
王小舒:“幕课”=“微课”?
王小舒首先介绍了MOOC的源起,他说,有人称其是屏幕上的课程,也有人说是魔鬼来了。因大部分课程会被大家所爱慕,所以MOOC又被翻译成“幕课”或者“慕课”,甚至被称为“魔课”。
MOOC是大规模公开的在线课程,简称“慕课”。“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是围绕知识点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它最早是以微型教学视频的形式出现的。“慕课”是系统性的课程,集学习测试考核于一身,“微课”是视频片段,没有交流。
王小舒说,“慕课”以片段式教学为特色,强调知识的碎片化,点段化教学的系统化。“线上”课堂在前,“线下”讨论相辅,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目的,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评价”与“生生互评”相结合,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王小舒强调,教师要进行课程目标设计,针对通识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特色课的不同性质应区别设计。
王小舒建议:课程长度应控制在9-12周,每节课切分为3-4部分,每部分10-20分钟,讲2-3个知识点。授课的难度应适当,要兼顾不同素质的学生,深入浅出,鼓励学生自学。
王小舒鼓励在场老师:“年轻教师最有活力,对于新兴事物有更强的接受能力,“慕课”应是青年教师的舞台。”
余建波:教学改革=“慕课”?
余建波提到,技术发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慕课”等新型课堂是将传统课程改造成集短视频、虚拟实验、在线习题、在线讨论、考试等教学方式于一体的课堂,它改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余建波谈到,“翻转课堂”包括了课前预习和课中讨论,预习阶段是由学生自由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习。讨论阶段则是教师安排,在规定教室内完成讨论。
余建波提到,“翻转课堂”还应注意隔周翻转(2周或4次课一次翻转),“翻转课堂”占总课堂的时间为1/3-2/3为妥,课堂形式不应和视频重复,注重学生参与。
随后,余建波介绍了几种“慕课”制作形式,即“大片模式”“课堂模式”“访谈模式”和“PPT”。
余建波同时也向教师们提出几点自己的建议,一是PPT内容要简明扼要;二是注重镜头前的着装与搭配;三是注意沟通,包括与摄影师的交流,肢体动作,更要注意神态、动作等。
余建波说,教学改革是全方位的,借用“慕课”只是一个方面的教学方式改革,还有管理方法改革、考核方法改革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改革。
汪琼:“翻转课堂”=“慕课”+传统课程
汪琼教授提到,“慕课”较国家精品课程、“微课”等其他网络课程而言有自己的优势,这对大学课堂产生不少挑战。但同时,我们可利用好慕课,让其服务于传统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慕课教学为辅。简单言之,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向学生推荐国内外优秀的慕课视频以供学生参考学习。
随后,汪琼指出,光有资源是不够的,如何利用好资源也极为重要。她提到,各校间可进行慕课网站合作交流,实行学分互认。汪琼还讲到,要注意慕课发挥其作用的几个要素,分别是多种风格的短小视频,大量的练习(可由机器判题或同伴互评),网上论坛答疑互助,以达到让“慕课”吸引同学,提高其兴趣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为方便教师消化学习,汪琼建议老师们登陆爱课程网注册学习《教你如何做MOOC》和《教你做翻转课堂》两门慕课课程。
汪琼同时强调,“翻转课堂”就是传统教学与“慕课”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慕课”等形式获取知识,课上消化知识,从而发挥最大效用。
人物简介:
王小舒,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导。2006、2007年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精要》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8年被评为山东大学第四届教学名师。2012年获教育部多媒体课件大奖赛一等奖。
余建波,上海交通大学慕课推进办主任助理,从事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及设施工作。先后负责物理实验中心在线预习系统、上海交通大学课程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南洋学堂(视频公开课)等系统的建设与实施。
汪琼,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教司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项目专家组成员。主持和参加了教育部、科技部五十多项科研项目,领衔设计开发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中级网络培训课程已培训教师几十万。近期开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MOOC累计注册人数超过八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