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艳红(水产)
从2004 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几年都谈及三农问题,一个是因为它极其重要,是国之根本;另一个是因为它根深蒂固,想要彻底解决绝非易事。
那么三农问题究竟症结何在?首先,中国曾学习苏联规划城乡二元结构,以三农为代价大力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制度惯性自然形成阻力; 其次,为了降低城市发展的成本,使用农民工是首要之选,而农民也渴望工作,所以自然地成为了“廉价劳动力”。另外,农民工一旦失业还可以选择回去种地,他们从传统意识里把自己定位在农民或者农民工的层面上。最根本的是,一旦农村土地私有化进入市场流通,就会打破现在的国有垄断土地买卖的局面,冲击目前的土地财政模式,同时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土地制度改革也面临着重重困难。
整体看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三农”有了飞速的发展。最开始得力于土地政策改革,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保障农民经营自主权。同时有政府的保驾护航,如减免税赋,低保扶贫,支持创业,发放粮食补贴等,使得“三农”有着坚实的后盾。
而现代化,将三农带进了春天。
我所谓的现代化,不仅指现代农业科技的贡献,还需从指导政策先进化、技术人才优秀化、农村信息化、经营特色化、发展规模化、方向明确化等全面走向现代化。不言而喻,农村也必须与金融、信息、人力等不同行业接轨才能拓宽市场,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城乡一体化就是现代化的先进政策,它主张多规融合,将产业发展、用地布局、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放在一个空间里磨合,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也可以说是城、乡在现有的基础上互取所长。刚刚兴起的“农民电商”就是农村商业信息化的开头,回乡农民工、准备创业的大学生及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将土特产推上淘宝、天猫等网上购物平台,不仅取得了收益,开拓了市场, 同时提供物流、包装工人等众多就业岗位, 形成一个积极发展的群众效应。还有的地区发展现代化的土地管理也是收获颇丰, 他们各持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之为股成立合作社,将各自的土地集中到一起,实行大规模器械化种植,科学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率。还有一些选择将土地转让收取部分补偿。刚刚推出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也促进了土地入股、农地入市的市场交易效率,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推动了土地产权改革,并且保障了农民土地交易的效率和安全。
我认为还可以在农村建立小型的人力资源市场,对农民就业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贷款融资难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可以尝试在农村设立小型公关组织,专门负责向外界宣传特色旅游、美食等相关信息,并联系企业投资潜在项目。总之,在巩固资本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创新,才能加快前进的脚步。
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加快农村经济转型、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实行现代化,是三农问题成功解决的必经之路,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华丽转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迎来繁花似锦的春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