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湖北日报】“硕士菜农”和他的农民粉丝

核心提示: 2009年,高亮亮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应聘到襄阳正大集团,月收入6000多元,这是当地公务员收入的2倍多。在家乡襄州区张家集镇高庄村,高富强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有面子”。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夏永辉 通讯员 柴化锐 马丛林 崔海晗

29岁的高亮亮,走路还会时不时蹦跶一两下。

这“学生伢”样的瘦小伙,是个硕士,也是一个农民。

去年,他种地的纯收入达到了40多万元。

今年,他身边又有了700多个农民“粉丝”。

“他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昨日,54岁的父亲高富强谈及儿子亮亮,嗔怪着摇头。

2009年,高亮亮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应聘到襄阳正大集团,月收入6000多元,这是当地公务员收入的2倍多。在家乡襄州区张家集镇高庄村,高富强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有面子”。

家人没想到,才上了几个月班,高亮亮就从企业辞职,考上“村官”回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

“你是不是疯了。”高富强和老伴及亲朋好友全都傻眼:坐办公室有啥不好,轻松体面,收入又高;“村官”有啥好当的,也就是打打杂。

还没等家人回过神,去年高庄村换届,高亮亮连“村干部”也不当了,一心一意种地,弄他的蔬菜专业合作社。

这下,高亮亮在外面说得好听些,是襄阳世外田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说得不好听,就是一个捏锄头的菜农。

高富强觉得屈:20年书,白读了!

“我本科和硕士都是学的植物科学,不种地太浪费了。”高亮亮却觉得自己找准了方向。

风险与创业相伴。

2009年冬,高亮亮多方筹措8万元钱,建了6个蔬菜大棚。第一次,他种的是水果味白菜和反季节西红柿。由于没有掌握好温度,育出的3万多棵菜苗全部冻死,挨了当头一棒。

2012年,眼瞅着前一年西红杮行情好,高亮亮扩大面积种植了40多亩。收获季,明明在武汉、襄阳市场上,每斤西红杮价格达到了四五元,但高亮亮地头的就是没人要。

下种时兴奋,滞销时着急,事后又心灰意冷——高亮亮说,自己的心情就像在坐过山车,感觉对不起所有的人。

一次次失败,没有让高亮亮趴下。没钱了,四处筹借;搞不懂,就跑到双沟镇、朱集镇和黄龙镇,向那里的蔬菜种植大户求教;远在武汉的大学老师,也时不时给他提供意见和建议。

总结教训,高亮亮认为:要多种土豆,张家集土质肥沃,土豆耐储存,一时卖不掉也没关系;此外,要发展特色蔬菜,与“大路货”错位竞争。

如今,高亮亮流转的200多亩土地里,主要种植黑土豆等蔬菜,另有紫色西兰花、紫橄榄、秋葵等特色作物。目前,普通土豆每斤仅为1.2元,黑土豆卖到了5元左右。

“创业最难的,其实还不是资金压力。”高亮亮说,最难的是大家对他的不理解。

有时,他在被介绍时,别人常常半开玩笑又带一丝戏谑:种地,当农民?!

“难道自己错了吗?”高亮亮也在心里反复琢磨:一亩地种小麦,收入只有千把元;但自己改种蔬菜后,每亩收入上万元。“做新型的职业农民,一定会有前途!”他说。

“年轻人还是有办法。”孟集村58岁的老农孟红喜说,我们种西红杮,都是一垄一垄对称着下种,但亮亮播种时,一垄一垄错位下种,这样便于以后展叶、透气,产量也要增加一成左右。

“小伙子心肠还特好,用人也尽用我们这些年纪大、有困难的人。”村民们唾沫四溅,争着说好话。

凭着对这个年轻人的信任,目前高庄、孟集等地村民700多人加入了世外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迄今,该社已流转土地1043亩,发展大棚达1426个。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硕士 菜农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