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长期以来,我校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高效利用课堂这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传道、授业、解惑, 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规范性,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引导学生“悟道、求业、生惑”,在课堂教学师生“从游”中,一批批潜心教学,静心教书的老师们用执着的努力铺垫着学生成长的历程,谱写着一曲曲奉献者之赞歌。
自1984年设立教学质量优秀奖以来,我校共有306人次教师荣获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3880人次教师获教学质量优秀二、三等奖。正值学校开展以“创新方法提升质量”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之际,教务处选摘历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获得者和教研室在教学改革和创新过程中的优秀做法分四期编辑刊发,以飨读者。年代虽然久远,但其教学改革思路和手段对我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马列主义理论课部讲师李守经(1984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将抽象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讲活了!”这是学生对马列主义理论课部教师、教学质量一等奖获得者李守经副教授教学效果的评价。曾经《政治经济学》一度被学生封为是“高大上”的“抽象派”的代名词,然而李守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运用大量第一手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化抽为具。
园林系讲师郑世发(1984年教学改革单项奖):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他大胆改革,把过去那种“抱着走,满堂灌,以教为重心”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为主体”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他试行“三三三”制,即安排自学时间、课堂讲授、课程实验各占学时的三分之一。
基础课部讲师马六通(1984年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概念明确 重点突出 效果良好
他致力于《普通化学》的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他主要采取重点讲授的方式,而对中学已学过的内容则少讲或不讲,布置学生自学。讲授过程中,他采用启发式,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再针对性讲解,使学生记得牢,理解深。
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1984年教学质量先进集体一等奖):紧密团结 勇挑教学重担
他们按课程成立教学小组,共同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开展讨论,共同研究解决。此外,还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师资水平,例如教师间互相听课、中、老年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坚持开展学术活动等。
园林系副教授陈志远(1985年教学突出成果单项奖(教学改革奖)):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他始终把启发诱导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讲授内容力求做到重难点突出,不照本宣科和面面俱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
马列主义理论课部讲师邱馨(1985年教书育人奖):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光荣职责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她采用多种形式,把思想教育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引导学生认清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鼓励学生立志学好专业,为实现农业现代而作出贡献。
畜牧兽医系副教授于炎湖(1986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
讲课时,他实行启发式教学,对讲授内容先让学生自学,后在课堂上讨论,然后深入浅出地讲解并结合实验分析、演算,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马列主义理论课部讲师朱文忠(1986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讲究教学艺术 注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他讲究教学艺术,注重教学方法,为了讲好政治经济学这门课,朱文忠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运用大量的数据,新颖的材料,透彻的对比分析,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于生动活泼的事例中,力求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理论讲活。
林学系讲师杨祖达(1986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蜜香来自采花勤
杨祖达在教学工作中,从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讲好每一节课,他翻译新资料,搜集新材料,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他善于把口头表述与图表和幻灯片结合起来,力求把课讲得形象生动。
基础课部数学教研室(1986年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奖):勇挑教学重担 提高教学质量
基础课部数学教研室注重教学研究,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做到每个学时认真讨论授课计划,研究教学方法,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自评教学质量。教研室注意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专门针对青年教师设计了培养提高计划。
园艺系蔬菜教研室(1986年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奖):改革校内生产实习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他们把两块一亩二分的蔬菜试验田承包给学生实习,班上又将地分给每个学生0.4分,实习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都按不同季节种了15种蔬菜,基本掌握了几种主要蔬菜的栽培技术。
农学系讲师张启发(1987年教学改革单项奖):用英语讲课受到学生欢迎
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农学系青年老师张启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用大学本科英语原版教材,用英语为八五级植物遗传育种专业学生讲授《遗传学》,受到学生欢迎。他一方面耐心地对英语差的学生进行补课,一方面提前把要讲授的内容录制成英语录音磁带,并把课程中的关键词和新名词译成中文。
马列主义理论课部高世纲副教授(1987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高世纲副教授首先坚持运用十大教学法,讲课辅以姿势、手势,声调抑扬顿挫,富有生动性、趣味性、吸引力。其次,做到讲课内容重难点突出,主次清楚,板书有条理。
尹名济副教授(1987年教学改革单项奖):大胆尝试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尹名济副教授在《作物营养与施肥》的教学中,大胆改革,采用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相结合的形式,在“横向教学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社会科学系讲师刘泽洪(199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认真负责地搞好教学工作
他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每一学期开始,都要向学生介绍自己教学上的弱点,让学生监督改正,并向学生保证做到三条:一是教学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提前,认真负责地讲好每一节课;三是认真批改作业。
农经系李运模副教授(199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厚积薄发 言传身教
李运模的教学活动有以下特点:一、认真备课,厚积薄发。李运模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做教学卡片250张,收集的教学剪报贴了840张备课纸。二、收集意见,改进教学。他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三、形式多样,培养能力。他采用办专业小报比赛、书法比赛、诗歌创作朗诵比赛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牧医系讲师王秀芝(199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不计个人名利 勇挑教学重担
王秀芝一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她坚持下到学校鸡场参加生产,到各地鸡场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讲课能常讲常新。她强调上实验课,人人动手,并要求熟练掌握各个环节。她对学生敢抓敢管,坚持上课清查人数。有的学生因故未上实验课,她都想法为他们补上。
(整理人:吕叙杰 审核人:肖湘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