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呼和浩特日报】张振华:大一新生创业当“新农民”

核心提示: 2014年5月,张振华在父亲帮助下,在赛罕区黄合少镇承包了1000亩土地,种下了紫花苜蓿。当年秋收后一算账挣了100多万元。同年,参加高考的张振华以优异成绩被华中农业大学录取。

张振华(中)和老师探讨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

●本报记者 杨岩泽 文/图

在“富二代”与农民之间,张振华选择了后者。这是一个年仅20岁的大一学生做出的选择。

“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我不愿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我是从农村长大的孩子,我要做一个有知识的农民,运用自己所学创业,最终带动家乡父老共同致富。”张振华说。

3月17日,在热闹的鞭炮声中,位于赛罕区榆林镇潮岱村的内蒙古华蒙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了。这家注册资金达500万元的企业的掌门人,就是张振华。

一颗“不安分”的心

2014年5月,张振华在父亲帮助下,在赛罕区黄合少镇承包了1000亩土地,种下了紫花苜蓿。当年秋收后一算账挣了100多万元。同年,参加高考的张振华以优异成绩被华中农业大学录取。

创业初期的成功以及被心仪高校录取,使得张振华对未来的人生道路信心满满。

今年3月,张振华突然从学校赶回家中,和父亲一见面就来了个狮子大开口:“爸,我打算成立公司,大概需要资金1000多万。”

面对儿子提出的想法,父亲张全发强烈反对:“老爹辛苦半辈子才攒下的家产,你一下子就要全拿走投资,赔了咋办。”

对父亲的态度张振华早有预料,他把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种植紫花苜蓿的市场前景等信息跟父亲进行了详细阐述,张全发的态度开始转变了。

“挣不挣钱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儿子说他要用学到的知识回乡创业,最终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张全发说,从儿子的话中,他看到了儿子一颗如同金子般的心。

“钱没了可以再挣,儿子的创业信心和激情不能受到打击。”张全发最终被儿子苦口婆心的阐释感动了。

一个“不称职”的学生

今年暑假,张振华的辅导员陈志强专程从武汉来到呼和浩特,来为他眼中这个“不称职”的学生做创业指导。

“在对张振华的管理问题上,已经对华中农业大学提出了挑战。”陈志强说,张振华用在创业上的精力超过了学习,经常请假到全国各地考察、找合作伙伴,不遵守学校作息时间的管理,通宵在宿舍上网查资料、写策划书,甚至有一次要考试了,他突然跟老师说要延期补考,因为他要赶去北京同一个投资人谈合作。

“华中农业大学的办学理念是注重培养科研型人才,可张振华却总想要回乡创业,做个农民。”陈志强说,他在张振华身上看到了很多优秀品质,“踏实,做什么事都精心做足前期准备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个细节;敢拼,只要目标明确,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会想方设法突破一道道障碍;能吃苦,论经济条件,在同学当中是比较优越的,可张振华却更能吃苦。”

得知张振华的情况后,华中农业大学拿出6万元用于支持其创业,并专门派一名教授对他进行创业技术指导。

一个资产过千万的“掌门人”

一身运动服,一副大眼镜,一张黝黑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张振华时的印象。

虽然语言谈吐表现出和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可从张振华脸上透出的稚气提醒记者,他依然是个年仅20岁的大学生。

“从美国进口的紫花苜蓿中蛋白质含量能达到22%,而中国的普遍为20.45%,老品种甚至更低,仅仅为17%左右。”说起紫花苜蓿,张振华说出的数据往往达到小数点后两位。专业知识的获得,一方面来源于大学课程,更多的是靠翻阅大量书籍资料以及上网获得。

“现在我基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每天夜里都要查阅资料、写策划书到凌晨两三点,早上不到7点就起床赶去上课。”在张振华看来,这是创业路上所必须付出的,他也因此乐此不疲。

“去年试种了一千亩取得了成功,所以今年我又在凉城县租了两千多亩地种植紫花苜蓿。”张振华带记者参观他的内蒙古华蒙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时边走边说。

“这间厂房将来用于生产牛肉干,旁边的厂房用来生产牛奶,那边是牛舍,再往东是紫花苜蓿储藏车间。”张振华指着一间间还在施工的厂房说,虽然现在紫花苜蓿的市场行情看好,可他已经为未来市场发生变化做好准备,因此才计划着生产牛肉干和牛奶等副产品,“要是价格太低,我们就自己喂牛,再做有关牛产品的深加工。”

张振华说,截至目前,公司总投资已经超过两千万元,这其中除了父亲投入的一千多万元外,剩余部分主要靠国家补贴和向银行贷款。

即便如此,企业规模距离张振华心中预想还有不小的差距:“要是再有一千多万,我设计的创业蓝图就能全部实现了。”

今年4月,张振华上了央视《创业英雄会》栏目。“目的就是找投资人。”张振华说。记者从张振华提供的录像中看到,在节目现场,张振华一人站在台上面对台下数十名投资人提出的问题,一一对答如流。最终一名投资人当场表示愿意投资一百万。

“遗憾的是,最终这笔投资没有谈成,因为对方想要的股权太多了。”张振华告诉记者,由于资金所限,今后短期内不得不在放缓企业发展步伐的情况下,再寻找投资人。

“眼下,很多大学生都抱怨就业压力大,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特别难。对此你怎么看?”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张振华说:“大学生就业前应调整心态,不要过于注重眼前的得失,要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多服务社会,最终在回报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