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赣南日报】华中农大志愿者在于都山区支教的6年坚守

核心提示: “放心吧,老师明年还会回来的!”——一句承诺,说来容易做来难。在于都县罗坳镇步前村樟坑片区,从华中农业大学樟坑组支教服务点第一任队长李卉芳到第六任队长张春哲,他们带领着一群身着橘黄色衣服的“老师们”,已将这句沉甸甸的承诺兑现了6年,并准备在一轮又一轮的接力中继续做下去。

“放心吧,老师明年还会回来的!”——一句承诺,说来容易做来难。在于都县罗坳镇步前村樟坑片区,从华中农业大学樟坑组支教服务点第一任队长李卉芳到第六任队长张春哲,他们带领着一群身着橘黄色衣服的“老师们”,已将这句沉甸甸的承诺兑现了6年,并准备在一轮又一轮的接力中继续做下去。

自2010年以来,华中农业大学累计有70多人次来到樟坑,累计受支教学生300多人次。

6个年头里,志愿者们换了一批又一批,不变的是“老师们”给予山区孩子们的温暖和关爱。

6个年头里,受教的孩子们来来去去,不变的是带着期盼的眼神询问“老师,明年你还会来吗?”

日前,听说华中农业大学把这里正式定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并进行了授牌仪式,记者来到这个充满阳光与温暖的山区,感受华中农业大学爱心志愿者们在这里挥洒的支教情结。

爱心接力,践行一句承诺

“老师教我们跳舞、折纸,一起做游戏、写书法,学习变得可好玩了。每年暑假,我都盼着他们能早点来。”于都县步前初级中学初二学生曾艳是支教活动中的“老面孔”,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她与爱心志愿者们度过了6年的快乐假期生活。

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支教活动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曾艳说:“长大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让更多山区的孩子感受世界、拥抱梦想。”

这个活动源起于土生土长的樟坑人李卉芳。

2010年,受徐本禹贵州支教精神的感召,在华中农业大学就读的李卉芳发起了这一活动,并担任了樟坑组支教服务点的第一任队长。

第一年支教结束离开的时候,面对孩子们满是渴求和期盼的眼神,李卉芳动容了,她含着眼泪说:“放心吧,老师明年还会回来的。”

如今,李卉芳已经研究生毕业,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虽然没有亲自回到家乡参加支教活动了,但是每年暑假她都尽力为师弟师妹们的支教活动提供便利和帮助。

“为了让支教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在来之前都会进行精心的筹划。”华中农业大学樟坑组支教服务点第六任支教队队长张春哲告诉记者,队员们在来之前要经过层层面试,主要是考验队员的吃苦精神和讲课能力。选定队员后,老队员会将自己的支教心得与新队员进行交流,同时进行上课的交流培训,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接,每年都会有三四个老队员带领新队员前来支教。

针对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初中各个阶段都有的情况,志愿者们将这60多名孩子分为大、中、小班,各班开设不同的课程。为适应孩子们的需要,还开设了音乐、手工、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和互动游戏,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丰富山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吃苦受累,锤炼一种精神

“都说现在的90后只知道享受,但是这些大学生比我想象的还能吃苦。”李卉芳的叔叔李年春告诉记者。

由于新建的樟坑教学点还未正式投入使用,因此上课的地点选在了村里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前来支教的志愿者们全部住在李年春家里,五六个人挤在一间房间打地铺。

起初,李年春想让这些志愿者不要另起炉灶,与他家人一同用餐,但是他们说什么也不同意。

每天早上,他们5时起床做饭,逢圩日还要步行30多分钟到步前集市上买菜。由于没有冰箱,每次只能买容易保鲜的西红柿、萝卜、土豆等。前些年,由于李年春家还没有用上沼气,他们得自己上山捡柴,烧火做饭。有时柴湿难以燃烧,他们常被浓烟熏得泪汪汪。

来自湖北荆州的姑娘雷紫烟打小在县城长大,没吃过什么苦。来到樟坑以后,晚上的时间最难熬,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网络信号也不稳定,和雷紫烟一样,很多志愿者刚开始都不适应。

“离开了电脑和网络,离开了都市夜生活,慢慢地,我发现在樟坑的夜晚快乐而充实。我们还带了一个小音箱,带着村民跳广场舞。”雷紫烟说。

“支教的日子是艰苦的,但是每天看到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所有的辛苦和疲惫就都消失了。”志愿者吴全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情深意长,收获一份感动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6年的支教活动,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志愿者和当地村民之间缔结了令人动容的情谊。

孩子们总是在不经意间为志愿者留下最难忘的感动。前几天,志愿者李汉章准备上一节折纸课,发现班里闹哄哄的。李汉章很生气,怒其不争,训了他们几句。下课后,班长代表全班同学给李汉章送上他们精心准备的礼物,卡片上写着“老师我们爱你。”

李汉章突然间不知所措,只能抱着礼物朝他们傻笑,眼泪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这才醒悟,原来他们刚才闹哄哄的是在商量如何把礼物送给老师。

山里的村民生性淳朴,他们不善言辞,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志愿者的感谢。

在路上,遇到志愿者,他们会腼腆地笑一笑;志愿者送孩子们回家时,他们会拉着志愿者在家里吃饭……“有些家长还叫孩子把自家种的新鲜蔬菜送给我们,还有的村民怕我们被蚊虫叮咬,送来蚊香和花露水……”说起这些,志愿者何倩娴满怀感动。

虽然每年都只有短暂的二十多天,但是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把爱与温暖洒进了山区孩子们的心田,宛如颗颗饱满的种子,播进老区独有的红色沃土,期待着枝繁叶茂,生根开花……(谢弟武 钟毓 记者谢若闲)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