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中国青年报】赵芸逸:用“阡陌学堂”连接山村与世界

核心提示: 从大山深处风尘仆仆地走来,24岁的研究生赵芸逸又一次回到了聚光灯下。

实习生 谢婷婷 本报记者 雷宇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11日   01 版)

从大山深处风尘仆仆地走来,24岁的研究生赵芸逸又一次回到了聚光灯下。

从辍学救母到卖蜂蜜凑学费、筹建老年儿童活动中心,赵芸逸一次次被各方关注,被人们称为“蜂蜜男孩”。

今晚,这个从农家走出的朴实小伙,出现在央视2015“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舞台上。

这一次,是因为赵芸逸在湖北恩施官店镇摩峰小学开办的网络学堂,在山区孩子与外面世界之间搭起了一座桥。

在鄂西南大山深处,孩子们想象中的世界像天空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在这里,开学时连课本都很难及时送达,学生们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县城。

2014年7月,赵芸逸从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后,主动加入学校的研究生支教团队,来到摩峰小学。

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他,看到大山里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很难受”。

一个让人心酸的细节是,在四年级英语课上,老师告诉同学们单词“Hamburger”意为“汉堡包”,引发学生种种追问,“老师,汉堡包什么样子?汉堡包是什么味道?”“汉堡包怎么做?”

要“给孩子们撑开一扇向外眺望的窗”。赵芸逸和自己的小团队想到利用网络,每半个月邀请一名专家或高校师生,给孩子们讲课,他把这种教学方式称为“阡陌学堂”。

阡陌,是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赵芸逸希望,网络课堂能够为孩子们成长提供多条路径,从起初为了提升趣味性,增强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到现在慢慢补足知识性,吸引学生的手段变成常规性的教学方式。

起初,为了邀请一个嘉宾,他们要打数十个电话,发几十条短信,后来渐渐顺利起来,还请到院士专门为大山里的孩子上过课。而今,已发展成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师生的“阡陌上行”公益团队。

每周一次的“网络课堂”授课内容,从植物辨识、音乐鉴赏、绘画、心理辅导一直延伸到农业现代科技、食品安全知识。开办18期以来,“阡陌学堂”受到孩子们热捧,上课时,一间教室常常被围个里三层外三层。

让赵芸逸欣慰的是,孩子们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会在本子上记下疑惑的问题,等着每周四下午的学堂开课,向“屏幕上的老师”提问。

在为大山深处的孩子推开知识之窗的过程中,赵芸逸的团队同时也在播撒心灵的阳光。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树为什么会结果子吗?因为它们一直在努力接受阳光和雨露,一直很努力地让自己成长。”在课程的最后,有队友常常借植物的成长鼓励山里的孩子们。

2015年,在央视网络春晚的现场,赵芸逸曾带着10个三年级学生为全国观众还原“阡陌学堂”。

节目播放时,赵芸逸还特意给父亲打了个电话,提醒他看电视,“我要告诉爸爸,你瞧,你儿子没有‘误人子弟’!我的学生,上电视了。”

一年前,赵芸逸报名支教时,父亲并不理解儿子的行为,“好不容易从大山里走出来了,怎么能又回去。”

但曾经因为家庭困难,“耽误”过赵芸逸学习的父亲心存内疚,最终松了口。

这背后是一个个令人唏嘘和感动的故事。

6年前,18岁的赵芸逸高分考取了东北的一所著名高校,当时家中欠下7万元债务,母亲又因脑血栓导致偏瘫,姐姐长了肿瘤。经济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在父亲肩上,赵芸逸不顾家人反对,烧掉录取通知书,踏上了打工之路。

在郑州,他进过包装厂,一天在流水线上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后来,还做过餐厅的服务员,每天晚上八九点下班后,带着家里的蜂蜜去摆地摊。摆摊时,生意并不好。他趁着没人的时候,就背英语单词。

第二年3月,高中班主任打来电话,让赵芸逸回校再考一次,“高中时我在宏志班,成绩不错,老师们觉得我不上学可惜了。”

赵芸逸在3个月的匆匆备考后,再一次走上考场。

打工时,没把英语落下,第一次高考英语144分的赵芸逸,第二次依旧考了138分的好成绩。当年,赵芸逸被华中农业大学录取。

那年暑假,他在郑州卖蜂蜜凑学费。租住的房子在一个老旧小区的7楼,一个月50元租金。为了避免上下搬运蜂蜜的麻烦,他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守着蜂蜜,铺张报纸睡在马路边。

大一的暑假,他再一次外出打工。这一次,光顾他生意的记者,停下脚步在地摊边上和他聊天,写出了“蜂蜜男孩”的报道。同年,他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节目,向全国观众讲述自己的故事。

大学期间,赵芸逸自创“学子蜜蜂”品牌,还把做生意所挣的钱全部投入到赵河村老年儿童活动室的修建中。在修建活动室的过程中,人员不足,赵芸逸承担了建设中最苦最累的工作;资金不足,他就到企业去跑赞助;用钢筋、水泥和砖砌乒乓球台、棋牌桌等。

随后的两年,在赵河村老年儿童活动室的基础上,赵芸逸又募集图书近两万册,建立赵河村农村书屋。

刚刚结束支教,赵芸逸有些不习惯。

一年的日夜相处,让赵芸逸成为摩峰小学的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也让他站上了全国首届“寻找最美教师”活动的领奖台。

听到现场孩子们齐声叫“老师好”的时候,赵芸逸的眼泪夺眶而出,“一如一年前第一次站在摩峰小学的讲台上,不同的是舞台下不是我的土家孩子们。”

赵芸逸感慨,自己在支教中不断成长,一年时间带给他思考的机会、进步的空间,他将会用更大的努力,为山里的孩子“做一缕通往阡陌路上的阳光”。

本报北京9月10日电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赵芸逸 阡陌学堂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