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青春 > 心灵导航 > 正文

【聚焦十三五】我们的“微规划”(二)

核心提示: 当前,全校上下正在扎实开展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南湖新闻网记者采访了我校三位青年教师(学生),倾听来自青年的“微”规划。

端木德强:老学科的“新生代”

端木德强,2014年归国加入我校共生固氮研究团队,成为了老学科的“新生代”。在长期大量施用工业氮肥所带来的恶果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他将目标锁定在深耕好共生固氮这一传统研究领域,寻找到一条植物获取氮素最经济、有效、无环境污染的途径。“十三五”期间,他将围绕实现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梦想,研究豆科植物识别根瘤菌及形成根瘤的机制,引入到水稻等非豆科植物,并借助我校水稻团队丰富的核心种质资源和突变体库,尝试改造更多农作物利用共生固氮作用获取氮素营养。

在生科院,端木德强还有一个身份——“微生物学前沿与进展论坛”的负责人之一。这个论坛由他和其他老师一起倡导,邀请国内外微生物学领域知名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的活动已经举办六期。在他未来的规划里,办好论坛占了很重的分量,“如果坚持每两周举办一期,每个学期大概10期,一年就能办20期,几年累计下来,请一两百位专家来校交流,就能形成论坛的影响力,既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又有助于传承好微生物学这一优势学科的学术影响力”。他表示,继承和拓展前辈开创发展的学科,年轻人必须努力“接好棒”,结合高通量技术手段如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在微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做出更出色的成绩。

顾泽茂:“鱼大夫”的“治鱼计”

鱼病专家、水产学院顾泽茂教授长期致力于鱼类病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被誉为“泡在水塘里的教授”,谈起自己的五年规划,这位“鱼博士”谋划了三条“治鱼计”。

“第一个方面是做好基础研究,”顾泽茂教授谈到,要继续借助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研究鱼类寄生虫的起源与进化、生活史及致病机理。同时,随着水产养殖的产业化和规模化,鱼病的爆发愈演愈烈,顾泽茂教授将自己的规划与产业需要联系起来。“希望能够联合相关部门一起建立水生动物病害的远程监控与技术服务体系”,他谋划着,依托各地的水产病防监控站,借助网络平台将渔民、渔场与技术专家对接起来,“以后养殖户如有技术需求时,可先将水生动物的发病情况、病症及相关图片上传远程系统,我们的技术专家可以通过远程诊断给出初步应急的处理措施”。“鱼大夫”的第三个目标是推动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发展。小龙虾养殖是湖北省特色产业,他希望能够探索小龙虾新的养殖模式和建立有效的病害防控措施,制订一套小龙虾的养殖规范,为湖北省水产养殖业作出贡献。

既要顶天,又要立地,“鱼大夫”将继续“把论文做到鱼塘边”。

于学祥:做旋转着的“三多陀螺” 

刚刚从种猪拍卖会现场赶过来的于学祥是动物医学1103班的学生,今年被保送为我校的研究生,开展兽医学方向的研究。“大学前三年为了能够保研一直在努力,如今即将开启研究生生活,又要开始新一段的奋斗历程啦”,于学祥提到自己的保研笑称,“人生就如陀螺,必须不停旋转”。

谈到自己的十三五规划,于学祥概括为要做到“三多”,一是多做实验。于学祥说要有科研精神,真正地投入到科研中,多做实验,实验的结果是靠实验数据来支撑的,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实验,就难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也不会有科学的实验结果。二是多去实践。“我学的是应用方向的,那么一定要不怕辛苦,多往现场一线跑,到临床一线深入学习,多采样进行处理,学习现在养殖场的多发病例,掌握临床知识”。大学三年坚持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的他,吃苦是件习惯了的事。三是要多为集体做贡献。今年于学祥继续担任了班中的班长一职,“大家放心我,我也会为大家做好工作,我的愿望就是带领大家一起解决班级的就业问题,争取达到百分之百就业。”

于学祥说,在大学里,“越忙越学东西。”

南湖网讯(记者 欣轩 李茵)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