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院士为植保学科“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核心提示: 12月5日上午,我校植物保护学科“十三五”规划论证会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六楼会议室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李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教授出席论证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李玉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李玉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

副校长张献龙讲话
副校长张献龙讲话

植物保护学科“十三五”论证会现场
植物保护学科“十三五”论证会现场(本组供图 罗婷婷

南湖网讯(通讯员 张巧玲 张贵礼)12月5日上午,我校植物保护学科“十三五”规划论证会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六楼会议室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李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教授出席论证会。会议由副校长张献龙教授主持。

张献龙代表学校向出席论证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说,“十二五”时期,植物保护学科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多地挑战,拥有更多地机遇。

我校王满囷、姜道宏、罗朝喜、张宏宇四位教授分别作了报告。他们就各自团队“十二五”期间在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基地平台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也结合现实发展及自身实际提出了“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

李玉认为,植物保护学科是一个大平台,是作物病害生物防治、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等研究团队的支撑与基础。在学科建设中,应借助已有优势去凝练发展方向。不仅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要注重对研究成果的转化及实际应用。

李玉还指出,农业大学的职责,不单在于培养的人才发表高点数的文章,而应该站在国家民族生存的角度,关注民生,为农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做出应有的历史担当。

朱有勇提出,植物保护已不再是过去“敲边鼓”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了更高层次。学校要进一步明确植物保护学科的定位,协调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间的关系,突出亮点与特色;要进一步明确“绿色防控”应作为大田作物、蔬菜、果树等研究领域的特色,不断凸显技术含量。

此外,与会的专家还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会议最后,副校长张献龙作了总结讲话,他对学科规划制订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瞄准主要农作物、园艺作物,结合现实重大需求加强学校大田作物研究的布局;二是注重作物与植物的交叉;三是站在国家战略需求和人才需求的高度设立合理的指标,并落实到人;四是学校、学院、学科均要制定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

参加会议的还有,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彭友良教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郑永权研究员,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陈学新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王源超教授,西南大学校长助理王进军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书记吴益东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卫星教授及我校发展规划处负责人,学院负责人,学科相关教师代表等。

审核人:吕瑞凯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王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