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山东大学两位教授做客我校水产讲坛

核心提示: 12月7日上午,山东大学王金星和赵小凡两位教授做客我校水产讲坛,并于水产楼109报告厅做了精彩的报告。报告会由水产学院林蠡教授主持,水产学院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王金星教授作报告1
王金星教授作报告(供图 张肖洁

赵小凡教授作报告2
赵小凡教授作报告(供图 王瑶

南湖网讯(通讯员 李青彬)12月7日上午,山东大学王金星和赵小凡两位教授做客我校水产讲坛,并于水产楼109报告厅分别做了主题为“对虾体内微生物菌群及动态平衡调控”和“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昆虫蜕皮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报告。水产学院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王金星首先介绍了人体肠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菌群的现象,指出在对虾的肠道和血淋巴也存在相似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对虾经口感染细菌实验,他发现病原微生物可以导致肠道组织中钙离子和转录因子(ATF-2)的显著上调,随后导致双氧化酶的表达水平升高,使细胞产生了大量的活性氧,进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殖。而血淋巴的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平衡是靠C-型凝集素和抗菌肽的过表达来维持。同时,他指出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调节对虾体内微生物菌群,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

赵小凡以棉铃虫为研究材料,发现棉铃虫在蜕皮过程中, G-蛋白偶联受体在细胞膜上对昆虫蜕皮激素的信号转导具有重要作用。蜕皮激素在细胞外会首先与G-蛋白偶联受体发生反应,随后经过一系列传递,通过钙离子相关的蛋白激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核内。该研究成果也为水产昆虫的预防以及虾蟹类的蜕皮研究提供了参考。

【人物简介】

王金星,山东大学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研究,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的模式识别、信号转导和效应分子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在Journal of Immunology等国际主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赵小凡,山东大学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山口大学、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和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昆虫发育过程中蜕皮与变态的功能基因鉴定和信号转导的研究,近年来在蜕皮激素细胞膜信号转导途径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阐明了GPCR介导的蜕皮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及主要成员,在J Proteome Res, JBC等国际主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主持和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重大合作项目、面上项目、863和973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审核人:林蠡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