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狮山之子】史志华:让“山更青水更绿”的水保教授(3)

核心提示: 提起水土保持,很多人感觉很陌生,但是对于水和土却很熟悉:脚下的土地,潺潺流动的小溪。但是对于史志华来说自他大学之后,研究土壤、水及其相关科学已经不单单是他少年时为了脱离农村的一个“踏板”,而是他的人生得以大放光彩的一部分。

“老师这么勤奋,我们也‘不好意思’太落后”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勤奋,勤奋是最重要的。”在史志华眼中,勤奋是科研工作极其重要的品质。平日里,史志华每次都是去实验室最早的。中午,他也是在食堂“解决”了午餐之后立刻回来做实验,累了就在实验室沙发上休息一会儿。他常常是全身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去,一天中吃饭、喝水、行走等等满脑子想的都是科研问题。

尽管史志华在科研上花了许多的时间,但是在教导学生上也是一丝不苟的。他时常告诉他的学生:“其实,人的智商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还是看你有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只要花了时间,总是会有收获的,研究更多的是一些思维性的工作,不会立即显现出效果,需要经常思考,不断坚持下去,才能有收获。搞科研本来就是学者应该做的事,再累也要坚持下去。”多年来,史志华一直用他的行动,诠释什么是勤奋,什么是对科研的执着。

史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帮助,读研和读博都是史志华的学生黄萱有一肚子的话说。

大四的时候已经保研的黄萱就进入了史志华的实验室,在她阅读了史志华发表的论文后,并结合自己本科毕业设计,决定要写SCI论文。对学生这样爱学习的举动,史志华十分鼓励。

从阅读文献的筛选,思路的确定,前言的撰写,每一个步骤甚至每一个细节史志华都会一一过问。“老师经常说细节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不过史老师也确实是这么做的。”黄萱这样称赞自己的老师道。

在文章撰写的过程中,数据处理的方法黄萱不是很理解,提出质疑,得到老师的鼓励。“现在想起来那些问题都很小儿科,但是老师也没有说我,不管那你提什么样低级的问题,只要你想学,他都会很耐心的回答。”就是这样的尊重,让学生乐于学习。爱学习。

史志华的办公室和学生的办公室只有一个走道之隔,遇到不懂的黄萱就直接冲到老师办公室请教。“去食堂的路上,餐桌上,走道里,只要你碰见他,都可以请教。”正是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耐心和尊重,让黄萱坚定了继续做科研的决心。

史志华勤勉至此,却还是像刚进大学的学生一样,保有一颗“赤子之心”。“有很多的时候很多东西是你得不到的,这个时候就要看淡一点,就想这是命中注定就好了。”史志华形容自己到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一种“命中注定”的心态,只有这样你内心才能平静,才能在科研的过程中理清思路。在自己的同时和学生的眼里,史志华这一路走来都很顺。但是他自己却笑道“还不是有心理不平衡遭遇失败的时候,自己要学会平静。

2015年,史志华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得知这个喜讯不久,一个在北京中科院工作的师弟就很激动地打电话来恭喜他,但是史志华却是出人意料的平静:“没拿到这个称号也没事,拿到了这个称号要觉得你自己是运气好。”

在工作上的极度投入并没有削减史志华对家庭的关怀,在学生眼中的史志华是家庭的“五好男人”。今年,史志华的女儿高考,为了使女儿能够有一个更舒心的环境,全家都搬到与华农一江之隔的汉口去居住,而史志华却要每天都要从汉口搭将近一个小时的地铁来到华农。“就算老师每次来学校要花一个多小时,还是来得比我们早。”黄萱对于史老师每天早上都能来很早上班也是由衷的敬佩的。

武汉杨凌两地跑,汉口武昌两地来回,工作的繁忙和路途的奔波也不能免去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关怀。他再忙也会经常和自己的女儿交流,用自己那一套“命中注定”理论来开导女儿,鼓励她培养一个好心态。“我常常跟我女儿说,我现在要你去考北大清华也不现实,你只要自己努力就好了。”

“因为生活,与水土保持结缘;因为兴趣,所以坚守,找寻心中所爱,才能有所建树。”已经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史志华从没有放弃过科教奔波的脚步,勤勤恳恳工作,不断地用科学技术武装自己,做一位忠诚的“地球卫士”,继续为中国的水土保持事业奋斗。

审核人:唐仁华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