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生副所长(供图 李青彬)
南湖网讯(通讯员 沈宇东)3月25日下午,应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王卫民的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副所长做客我校水产讲坛,在水产楼109报告厅作了题为“坚持生态优先,构建蓝色粮仓——关于我国海洋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的学术报告。会议由水产学院王卫民教授主持。
杨红生研究员首先对我国海洋科技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我国海洋工程与科技整体水平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仅有8%的关键技术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他将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意识不强、基础不足、材料不刚、工艺不精、系统不齐、工程不良、标准不全、文化不和。接着,杨红生研究员分别从产业特征与战略地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发展规划与战略布局这三个方面对海洋农业进行了阐述。
目前我国海洋农业逐步向养殖生物良种化、养殖技术生态工程化、养殖产品高质化和养殖环境洁净化方向迈进基本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发展,杨红生研究员提到第三次飞跃,则需坚持生态优先,保障食品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凸显战略地位;坚持三产贯通,拓展产业空间;坚持四化同步,引领产业升级;坚持创新跨越,驱动产业发展。海水养殖并不是造成环境恶化的元凶,而是陆源污染的受害者,而且合理的海水增养殖完全可以为资源养护和生境修复做出突出贡献。另外,通过控制近海捕捞,发展环境友好型近海增养殖和生态友好型捕捞,可以实现海洋渔业农业可持续发展。
杨红生研究员分别对海洋生物种业,海洋农业设施与工程装备,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捕捞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养护,海洋食品加工与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海洋农业种业工程,海洋农业升级工程,海洋农业兴业工程,海洋农业拓展工程这科技创新的四大工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以下的发展目标:加快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开展以“互联网+”为特色的生产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激励相容,多元融资的机制,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精准陆基,优化滩涂,友好近海,拓展深水,发展远洋”的发展思路,以建设“养渔护渔、拓新增产、升级增效、绿色安全”为特色的区域性“蓝色粮仓”为目标。
报告的最后,杨红生研究员描绘出了他宏伟的海洋农业梦,一个由陆基工厂化养殖、近海生态牧场、离岸深水工程化养殖、远洋信息化捕捞四块版图构建的中国特色海洋牧场。
【人物简介】
杨红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养殖生态学、生态免疫学、养殖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和刺参遗传育种等研究。近十年来先后主持了973计划课题、支撑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2项;参加了“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部“海洋农业”专项规划和“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领域规划、国家海洋科技发展规划、国家科技兴海规划等编写工作。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5)、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1)和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项(2006、2008)。
审核人:李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