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南湖新闻网记者 南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校图书馆年前发布的《2015年度阅读报告》显示,我校师生2015年共借阅书籍260511本,人均活跃借阅量为13.2本。“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哪些好书值得一读?南湖新闻网带你来听听老师们的声音。
生科院教授何进:我给男生们推荐书籍《巴斯德传》,该书主要介绍了法国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路易·巴斯德的生平和研究。给女生们则推荐《居里夫人传》,该书回顾了居里夫人这位伟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
生科院教授熊立仲:基本上人文方面的书还是要读的,专业书籍自不必说,剩下就是个人兴趣了。其实想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清单,只要它有满足精神(首要的)和技能的需要。
外国语学院教师芦丽婷:我喜欢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不仅仅因为他传递的文学知识,比如讲述希腊罗马神话故事、或者讲述荷马史诗,而是因为他字里行间的点评和思想,一两句话就能够让人怦然心动,醍醐灌顶。比如他说:“人说难得糊涂。我以为人类一直糊涂。希腊神话是一笔美丽得发昏的糊涂账。因为糊涂,因为发昏,才如此美丽。”他又说:“凡永恒伟大的爱,都要绝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会重获爱,重新知道生命的价值”。这样的语言让人恍然从昏暗中看到光明,在迷雾中闻到花香。木心挚爱艺术,他讲世界文学,随之带出自己的精神家谱和写作脉络。这是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对于世界文学最别出机杼、最精彩的讲述。
园林院教师洪勇辉:推荐系列书籍《中国审美文化史》。全书通过对我国古代大量文明遗产,包括各类工艺品、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建筑器具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书籍按照朝代依次讲诉关于审美艺术的相关内容,全面而且简练地揭示了审美对象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从而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史的演进轨迹。平时同学们大多接触专业课程,对于艺术审美方面的东西了解相对较少。这本书作为一种艺术入门书籍,文字通俗易懂,书中配有大量插图,一般的非艺术学生也容易阅读。而且相对于一些历史或专业艺术的书籍,它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通过这本书对艺术审美产生兴趣,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水平。《中国审美文化史》是我书柜里的必备书籍,时常翻看一下能给我绘画思路和灵感,这本书也被许多老师借阅,所以希望推荐给同学们。
植科院辅导员张贵礼:路遥著作《平凡的世界》是值得读的一本书。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里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体悟了生活的杂陈,在自己平凡的世界里活出了真实的自我。他们俩兄弟挣扎、奋斗的年代也正是整个中国在摸爬滚打中寻找方向的年代,看他们就是在看中国。我总觉得,一个人的青春需要一直在路上扑腾,就像孙少安一样,从来不安于现状,总能为了追求远方的那个梦想不惧百折;一个人的青春需要一直在路上奔跑,就像孙少平一样,从来不停滞不前,总能为了实现当初的理想不畏艰辛。我们的青春也只有像他们一样在时代的浪潮中搏击才会出彩,才能有价值!
《在北大听讲座》(1—21辑)闪烁着思想的灵光,沉淀着思想的厚度。作为中国学术思想的重镇,诸多大家在北京大学同学生们碰撞思想,纵论天下。书中有很多前沿的思考,也有很多理性的建议。这些讲座,不论是人文哲学,还是文学艺术,还是社会经济,还是自然科学,都能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言语启发我们,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探寻。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听讲座并不是纯粹地听他人讲,而是需要建立自己的思考,能够在互动中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我想,每一所大学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讲座。这些讲座是大学的“营养”补给,如果我们没有讲座,如果我们不听讲座,我们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北大的讲座,北大的“三角地”和北大学子的“嘘声”着实令人向往。
我一直鼓励2015级的同学们多读书,多运动,因为读书与运动在青春成长中不可辜负。我觉得读书就是精神上的行走,让精神世界变得充盈,能够在浮躁的环境中得到一份宁静。不论你偏爱哪一方面的书籍,终归都能在墨香四溢的文字中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依归。
文法学院教授彭光芒:书籍记载着人类历程,传承着人类文明,“书籍是时间汪洋大海中的灯塔”。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眼,让我们增长知识,还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快乐。在书中,你可以与经典为友,同大师对话,和人类最优秀的思想对话。
读书,还能让我们学到最优秀、规范的语言。那些优秀作品,字字句句都散发着珍珠般的光泽。读多了,你的语言也会变得和它们一样精彩动人。
审核人:蒋朝常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