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一线华农人】谢从新:游上青藏高原的华农渔夫

核心提示: 他连续11年赴藏只为科学研究;他投身科研教育,桃李满天下;他已过退休之龄却仍奋斗在科研和教学第一线。他就是水产学院的谢从新教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即便谢从新人生已经处于暮年,但他仍然心怀科研,壮心不已。

在一个暮色时分,我与谢从新教授相约在华农水产楼进行访谈。64岁的谢从新神情安然、说话有力、逻辑清晰。在近一个小时的访谈中,他的言语强烈地突显着一个科学工作者对于科学事业的尊重与热爱,对于科学事业的严谨态度,和对于金钱和名利的淡泊。他将生命最精彩的时光都付诸于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

——笔者

水产楼有一位“谢老”,虽已退休,但仍保持着规律的上班作息无论暑去寒来、阴晴雨雪,推开办公室的门,谢老总在书桌前伏案耕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谢从新赴西藏调研
谢从新赴西藏调研

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落差最大的河流,不仅孕育出源远流长、绚丽灿烂的藏族文化,也孕育出了本地区特有的鱼类,但其中的一些鱼类的生物知识却是空白。为了弥补这些空白,从2002年起,谢老连续11年赴藏,坚持研究黑斑原鮡。

经费不足,强烈的高原反应,交通不便,不能剧烈运动,做事只能减慢速度小心翼翼,11年间,谢老和他的学生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即便如此,谢老也不曾停下前进的步伐,他说,“我的兴趣就是于此,喜欢西藏的鱼类。兴趣是我的动力,它不允许我向困难低头。同时也不会让我轻易放弃。”“谢老的科研之路是靠他的双腿走出来的。”学生霍斌说道,以前的野外调查,没有舒适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充沛的物质,谢老进山收集一线数据,全靠自己的双腿走,数据能收集多少,就要看走多远的路。

他一次野外调查约两个月,白天,匆匆行走,细心观察,为数据的收集挥汗淋漓。傍晚,沿河抓一条小鱼,简单煮一煮,在他看来便是一顿美味佳肴。这般日子,谢老不觉苦,不觉累,从未抱怨,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有了比较就有了幸福感。霍斌说:“现在的科研环境改善了很多,谢老的‘双腿之路’也激励着我们。外界环境可以适应,艰难困苦的精神不能忘却。”

11年间,雅鲁藏布江鱼类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些物种频临灭绝,生存前景堪忧,黑斑原鮡就是其中之一。谢从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切实可行的办法让鱼类资源能够有所恢复。2016年3月,谢从新出版了《雅鲁藏布江黑斑原鮡的生物多样性及养护技术研究》一书。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黑斑原鮡的生存,为雅鲁藏布江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乐享从游,桃李满天下

谢从新和学生们在一起
谢从新和学生们在一起

四十多年来,谢老带出了一届又一届的优秀水产人,他们活跃在学科、行业的发展一线。对于学生,谢老始终坚持严格科研宽松生活的原则,他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他认为态度决定一切,认真做事,没有做不成的事。他要求学生能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脚踏实地,杜绝“马吃石灰,一张白嘴”。

对科研的一丝不苟,孜孜以求是谢老的最大特点,既身体力行也以此来要求学生。一次,他的学生在研究黑斑原鮡的内脏时,发现其肝脏的形态十分特殊。并且腹腔前端两侧的皮肤与肌肉间也存在肝脏组织。学生认为这是鱼的肝脏畸形,谢老则要求学生继续研究,用科学证明说法的对错。结果,一个新的黑斑原鮡在形态学发现由此产生,潜在研究价值巨大。

生活中,谢老随和,喜欢与同学开玩笑,他外出工作,总会带一些当地特产回来给学生,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外出经历。对于还未来报到的研究生,谢老总会找在读研究生去车站接应,熟悉校园,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

行胜千言,谢老更多的是用切身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学生丁慧萍仍然记得第一次上课时谢老用粉笔在黑板上手绘的金龙鱼,惟妙惟肖的形象一下就打动了自己,“谢老就如一条劈波斩浪的金龙鱼,他游得快,后面的小鱼不努力就跟不上。”

老骥乐驰,志在千里认真阅读文献的谢从新
认真阅读文献的谢从新

64岁的谢老已过退休之龄,但仍然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四十多年来,谢老一直与鱼相伴,他对学科和产业有着特殊的情怀,他说,资源与环境的工作者不容易,外收集数据、科研十分辛苦,要想资料周全,做出成果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希望未来能有更加宽松的环境。他始终认为水产行业大有可为,尤其渔业资源与环境工作,这符合我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构建。

四月华农,山花浪漫。谢老会利用闲暇时光,在校园内漫步,为花儿拍照。退休后,谢老还是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养养鱼,摆弄花草。用照片记录它们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他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所照照片。虽然他总说“我照得不好,就是瞎弄。”可在谢老的同事眼里,那些照片十分诗意亦精致。

采访结束后,雨还在下。与谢老走出水产楼,他淡然说道“我所做的一切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

最后,笔者希望以一句诗句结尾,以表对谢老的敬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物简介:

谢从新,1952年出生,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鱼类学,渔业环境与资源,养殖生态。兼任国家大宗水产品现代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全国水产养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分技委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暨武汉市动物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先后主持和参加“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三峡建设委员会环境补偿项目、湖北省“十五”和“十一五”攻关等30余项课题,十一五期间研究经费1120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刊源论文20篇,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参编专著3本。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5、6)、省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7项。近期研究重点为基于水环境修复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内陆池塘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西藏鱼类种群生态学及特有鱼类人工繁育技术。

(本文作者 水产学院通讯员 傅玺洁

审核人:蔡徐涵

相关阅读
关键词: 谢从新 原鮡
责任编辑:孙琦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