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课堂】让土壤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核心提示: 5月9日上午,资环院胡红青教授进行了“名师示范课”的授课,向到场师生讲授了《土壤学A》课程。

胡红青老师开始上课
胡红青给同学们授课(供图 娄文豪)

南湖网讯(通讯员 吴臻)5月9日上午,四教的B105教室里,30多名学生与近10位青年教师认真地听着资环院胡红青教授主讲的《土壤学A》课程。这是我校2016年第三届“名师示范课”的第18场。这堂课是以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为主体来介绍碳、氮、磷这三种元素以及化合物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

上课前,胡红青先让同学们看了一段介绍施肥利弊的视频。“有些农民施加过多的肥料,导致土壤富出现营养化,板结化等问题,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化肥污染问题的出现使一些农民开始使用一些有机肥,以此增加土壤的肥力。”小视频不仅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也巧妙地引入了本节课的内容。

“植物需要哪些元素?”“其中哪些是微量元素,哪些是主要元素?” 胡红青用几个问题帮助同学们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随后,胡红青向同学们介绍了三大循环,为方便学生理解,他采用了问答式的引导。当问到影响土壤氮含量的因素时,坐在第一排的男生抢答道,“PH值。” “不对,大家再想想到底是什么?”同学们开始自发地讨论起来,“植被、温度与湿度、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的质地。”“没错,种有草本植物的土壤含氮量大于木本类植物,这是因为草本类植物的生命周期是一年,死后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使氮含量增高;较高湿度的土壤有机质分解慢,氮含量积累多。”

对于这种教学方式,胡红青有自己的想法,“小班教学给老师与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交流,避免‘一言堂’的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一问一答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同学们在课上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讲解磷循环时,为向同学们说明磷化肥的不易分解性,他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去印尼参观一家化肥厂时的经历,“当时厂主指着土壤表面的小颗粒说这个是去年的撒上的磷肥。因此在给水稻施磷肥时,应施到土壤深处,这样有利于水稻的吸收。”

胡红青还向同学们讲解了如何施加化肥,他总结道,“学好《土壤学》这门课是很有必要的,不然你不懂如何使碳氮比例达到最适值,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植物生长,其次你还得会如何减少反硝化和氮的挥发,了解土壤的土质。所以说当个称职的农民也不容易是吗?”一番话让同学们对了解课程更加有兴趣。

来自农资1402班的钱缘说,“胡老师经常向我们介绍一些实际事例,这些生动形象的案例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一些琐碎的知识点,使得课堂氛围也很活跃。”          

坐在教室后面来听讲的老师们,虽然是跨学科,但他们仍然认真地做着笔记,与同学们一起思考胡老师提出的问题。园林学院的吴昌广老师在听完本节课后表示,“胡老师的课很有意思,问答式的方式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而且可以帮助同学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启发式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这对我自己以后教学方式的改进也有借鉴意义。要让老师成为引路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审核人:胡芬芬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李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