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通讯员 李青彬)“循环式微实验研究生课程”于今年5月份在水产学院正式试点实施。至第一期选课报名截止,已累计有研究生441人次报名。
该项课程的推出是一次研究生教学改革尝试,它打破了传统实验课程教学的束缚,将研究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实验技能分解成一个个单独的实验技术,由最精通该项实验技术的教师来自由安排实验教学,在每个学期内进行循环教学,实现“先到先学、不会再学”的教学模式。课程实施不额外增加教师备课负担,可以触发研究生根据需要主动学习实验技术,夯实研究生实验技能基础,提高科研成果质量。
相较于传统课程,“循环式微实验研究生课程”具有诸多优点,无论是导师授课内容,还是学生选课时间,都有较高的灵活性,研究生们可以轻松学“干货”。
微实验课程内容丰富,定位准确。根据对在读研究生连续两年的调研和导师反馈,水产学院筛选确定了18项研究生最希望掌握的实验技术,从基础的水产生物学技术到“时髦”的CRISPR-Cas9技术,再到仪器的使用技能和论文的科技写作培训,课程将整个研究生阶段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都囊括其中,使广大研究生可以结合自己科研路上的“短板”,通过主动报名学习相应的实验技术来得到弥补。研究生李聪选课时很兴奋,“再也不用担心应该去找谁请教实验技术了!”
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教师传授知识也更为轻松。授课教师可以不受传统课程教学大纲的束缚,每项实验技术的授课由全院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自由认领。授课老师就是该项技术的专家,这些技术也都是老师自己实验室的“看家本领”,随时都可以信手拈来,不额外增加教师备课负担。老师的授课目标即是“什么实用讲什么,哪里不会重复做,想学什么我来教”,学生学到的都是满满的“实验干货”。
作为多门面向全体研究生的实验操作技术课程,“循环式微实验研究生课程”将每次课的上课人数控制在5-10人。这样,开课教师就可以和学生更加细致地交流,甚至手把手传授实验技能,学生们也能“细嚼慢咽”地将知识技能“消化吸收”。
相比于传统的培养计划课程,“循环式微实验研究生课程”的授课时间更加灵活,教师可以结合科研工作灵活安排上课时间,学生也可以相对灵活的根据老师提供的上课时间选择课程。而且,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循环”,课程中每项实验技术的授课循环次数保证每学期不少于2次。学生即便第一次没有完全掌握,还可以在下一次授课时再来学习。
“我们的目的就是把重要的实验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单独的实验技术,由最精通此项实验技术的教师来安排实验教学,在每个学期内进行多次循环教学,力求全体研究生都可以学到想学的技能。” 水产学院副院长李大鹏教授在介绍该课程时表示。
审核人:李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