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彪
南湖网讯(通讯员 李思)见到万彪的时候,他刚刚从本年度“十大创新创业之星”的颁奖现场回来,换下正装的他,少了些正襟危坐的距离感,无须繁文缛节的冗长铺垫,话匣子自然而然的就打开了。名曰访谈,其实更像一位耐心温和的师兄向莽撞迷茫的师妹交流经验、提供建议,谦逊低调、言语随和。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了解万彪的大学之路,你就能明白,他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绝非偶然。身为为大一新生就成功申请了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SRF)(指导老师冯雄汉教授),并获得一等资助。大学二年级,万彪开始接触各项比赛,在汪晓银教授和侯志敏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走进数模的世界,并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三正式参加国内外重要的数模竞赛,其中,美赛的经历尤其令他刻骨铭心,参加这次比赛让他头一回真正了解到了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在做些什么,国内学生和国外学生存在哪些思维上的差异。也正是由于这次经历,他开始强烈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有别于从前老师们的耳提面命,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人更具积极性,由此他开始产生“走出去”的想法,并备战GRE、TOEFL考试,这也为后来申请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赛的成功没有让万彪停下脚步,他又开始参加“神农杯”、“挑战杯”等比赛,逐字逐句反复斟酌着两个比赛的项目申请书。每一步都走得铿锵有力,大大小小的赛事磨练了他的意志,让其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沉着应对每一次的挑战,也让他坚定了从事科研的决心。本科期间,参加各项比赛的因缘际会之下,他结识了王荔军教授,王教授对待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课堂上王教授对科研的阐述激发了万彪对科研微观世界的兴趣,在这样的氛围中,万彪将踏实做事、认真学习的习惯一以贯之。研究生期间,恩师冯雄汉教授更是对他耐心引导、悉心指教,为其在科研领域打开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念及老师的恩情,万彪总是眼神真诚纯净,言语之间似有说不尽的情谊,“二位老师给我的影响深入骨髓,这种影响贯穿了我整个研究生生涯,并会一直持续下去。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万彪就有这样一双妙手,已经手握多篇论文的他足以让不少同学报以羡慕的目光,谈到这个话题,他羞赧一笑,连连摆手说道:“写论文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难,平时多做实验,多看文献多积累,及时反思,再把语言组织好,用严谨科学的文字记录下来就行啦!”成功的经验总是看似如此简单易行,然而大多数与其失之交臂者总是忘记其中最重要的一味良方—坚持。万彪的日常,也许更具说服力。
8点的华农校园刚刚从清晨的雀跃中恢复寂静,万彪已经收拾好心情,一天的日程在脑子里飞快过一遍,心绪平静地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里。他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国外学术期刊,以及时掌握新的科研动态,了解其发展状况,为自己的科研项目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思路。创新点的产生往往可遇不可求,如若没有平时的不断积累,那么也不会有思想的碰撞,当然也就缺少灵感迸发的沃土。针对不同文献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必要的。日积月累的阅读让万彪能够迅速的做出判断,概要浏览文章的大体,选取某些重要的部分进行精读,根据文献内容寻找创新点,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让阅读效率得到了提升。每一个晨间,都是万彪与世界上科学前沿工作者思想交流的黄金时间,在潜移默化中,他熟谙科技写作的要求,文字愈发严谨,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下午的时间他更是好好把握。不断的重复实验,注重细节的改进,根据平时文献的积累,将自己感兴趣之处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亲自试验,一些不经意的突破口往往不期而遇,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说,科研生活的每一步,万彪都走得踏踏实实、稳稳健健,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将这样的踏实走入了每一天里,已经深入自己的习惯,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当笔者问及,缘何能够始终如一?他云淡风轻的答道:“说起来大概有些老生常谈,但是当你有了高目标后,目标会促使自己学习,主动学习久了,自然养成了习惯。其实我只是顺应自己的习惯,自然而然的做这些事情而已。
成功者总有着诸多的相似,万彪师兄身上也有种种类似的气质,始终以一种沉着的态度对待生活和科研,荣誉傍身,却只视作过眼云烟,将谦逊、冷静、踏实融入自身骨髓,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访谈很快结束,师兄真诚的话语言犹在耳:“任何事情要勇于尝试、善于反思、勤于坚持,志当存高远,多点踏实,少些浮躁,保持良好的习惯,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对目标细化后的无限接近。这样又有何难呢!”
审核人:李钰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