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学研究 > 正文

生物质回收再利用与功能材料研究获新进展

低廉农业废弃物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

核心提示: 我校理学院生物质回收再利用与功能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有效利用低廉的农业废弃物-谷壳为原料制备了具有极高利用价值的高纯度硅纳米颗粒,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选择。

 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

南湖网讯(通讯员 张亦弛)近日,国际化学期刊Nano Energy在线发表了题为 “Rice husk-derived hierarchical silicon/nitrogen-doped carbon/carbon nanotube spheres as low-cost and high-capacity an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的研究成果,报道了我校理学院生物质回收再利用与功能材料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该研究有效利用低廉的农业废弃物-谷壳为原料制备了具有极高利用价值的高纯度硅纳米颗粒,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选择。我校2013级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亦弛为第一作者,理学院曹菲菲副教授与中科院化学所郭玉国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谷壳是一种廉价的农业废弃物,该研究团队首创性地以该生物质资源为原材料,制备了具有极高利用价值的高纯度硅纳米颗粒,并运用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硅/氮掺杂碳/碳纳米管复合微球,其独特的微/纳复合结构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选择,有效实现了生物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由曹菲菲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校自主创新基金高水平学术论文专项、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16300982

审核人:曹菲菲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