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华农人在扬翔(一)(2)

一个畜牧兽医博士的扬翔时间

核心提示: 自2009年学校与扬翔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以来,动科动医学院每年便派出强大专家服务团,为扬翔集团的发展出谋划策。华农人在扬翔究竟做什么?有哪些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走进动物生产与畜牧工程系副教授刘向东博士的世界里,探寻他的扬翔故事。

最信赖的“大师兄”:实习像回家一样

6月12日,动科动医2013级的小齐同学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几张被蚊虫叮咬的照片,本来是“分享”实习经验,但当这事被刘向东知道后却十分揪心,因为他知道山区的蚊虫有多么厉害,他赶忙联系扬翔总部,把小齐接到医院,连续打了三天针,红肿才算消退。

而这只是刘向东关心扬翔实习同学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动科动医每年都会派驻一部分学生到扬翔集团实习,在这里,他们都会结识刘向东,以至于私下里,同学们都叫他“大师兄”。刘向东说,这是天然的感情,他们是我们的学生,初来乍到,又没有亲人,我们不去关心他们,谁去关心呢?他坦陈,有时候担心学生的安全,甚至睡不着觉,源于责任,也源于对他们朴实的情感。

5.与金沙场员工合影
与金沙场员工、实习生合影

没想到自己是在给他们“导人生”“导规划”,但自平常交流中,刘向东是这样做的。他说,其实从事这个专业,真心希望有几个学生有养猪的理想,这个产业真要有有知识、有理想的人去拓展。在扬翔,一有时间,或者到了一个猪场,刘向东总要跟他们拉拉家常、聊聊天,“推荐”他的养猪思想。

不但如此,“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也是刘向东比较看重的。企业是一个小社会,不同于学校,总有这或那的一些问题,刘向东总是鼓励同学们多个心眼儿,多一层防护。在企业,他也希望他们真正感受所处的行业,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6月15日,在奔赴扬翔的路上,刘向东劝小齐换一个猪场或者回校,小齐坚持不走也不换,她要继续坚守。有感于同学们的坚定,刘向东会心地笑了。

“猪飞起来了”:养猪要忠于理想

6月下旬的贵港,迟迟不下雨,炎热难耐,在扬翔即有这种说法:“台风还没来,猪就飞起来了!”对于扬翔来说,今年是好兆头,一年的收益等于过去的12年。而对于刘向东而言,“猪”的事业还有更多的智慧和战略考量。

刚来扬翔,刘向东觉得自己是研究猪的畜牧博士兽医博后,对这个专业有很深的理解,但深入之后发觉,养猪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财务、经济、销售、人事、公共关系都得涉猎,不然这个“生意”就不能持续下去。

养猪是一门学问,书本上的理论学得再多,拿到实际中,也只是粗线条和宏观的理念,“分子水平用不了,粗犷的方式却能派上用场。”事实上,这就是畜牧学科如何结合养殖生产实际,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要思考的。2014年,动科动医学院开设了动物生产与畜牧工程学系,作为建系后第一个加盟的年轻教师,在刘向东看来,这样的学科方向是十分有必要,在学科人才培养上,要更加注重实践实训,包括一些研究生,养殖专业应提倡边养边学,在猪场做论文,“把论文写在猪场里”。

养猪还得有理想,刘向东很期望真正想养猪的人会更多、投身校企深度合作的人会更多、理解“养猪”这件事的人会更多……

在刘向东的笔记里,他写了几点理想:提高扬翔的标准化养殖管理水平,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大数据利用效能与决策水平。

深夜,亚计山,刘向东说他是母校自主培养的动物育种学博士和兽医学博士后,回国后,他就下定决心要将养猪的事业进行到底。

记者手记:

广西之行,感慨颇多,有动科动医同事的周到安排,也有扬翔的悉心接待,还有漫山遍野无人采摘的荔枝和鲜嫩欲滴的芒果。

就在亚计山的一个院子里,乱蚊纷飞、燥热不安。彼时,记者采访到了刘向东博士,浓眉大眼,黝黑的脸庞透露出几分刚毅与执着。

他的故事,倒不是说“惊天地、泣鬼神”,打动笔者的,是那颗对专业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对人和善的那颗心,那份年轻人扎根山区的奋斗的热情。

采访中,记者得知,2015年度大学生标兵刘青芸也即将来到亚计山实习,要知道,她立志“做一名女兽医”。笔者有理由相信,她会和刘向东一样,成为这个行业的坚守者——年轻人的坚守。

采访毕,笔者便陷入沉思。

一个企业的坚守很重要,一个人的坚守更重要。这就是我们要努力寻找自己“意义世界”的缘故,也是那么多人喜欢“人不但要苟且地活着,还要有诗与远方”这句话。

4万亩林场,满满的绿尽收眼底,沁人心脾。待到丰收时节,秋风乍起、层林尽染,还想去看你!

审核人:刘兴斌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