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请来众专家 共研“育人经”

各界专家为公共管理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问诊把脉

核心提示: 近日,公共管理学院先后邀请学界专家、政府部门领导、企业界高管等近20人结合各自领域实际及学科、行业发展趋势,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设置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南湖网讯(通讯员 雷吉烽 王鹏)近日,公共管理学院先后进行了行政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咨询会。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湘潭大学等6所高校的教授,中建三局、中工武大、碧桂园、博彦科技、中软国际、光庭信息、开元地产等10家知名企业的高管,以及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江岸区等党政部门领导等近20人参加了咨询。各方专家结合各自领域实际及学科、行业发展趋势,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设置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行政管理专业:强调公共精神,重在综合素质

行管系主任王家合教授对方案现状及修订设想进行了介绍。他认为方案修订存在四个难点,即如何贯穿公共精神的培育;如何体现行管专业培养特色;如何根据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需要设置相关课程;如何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省委讲师团成员、省委宣传部杨博主任指出,对“公共精神”的理解要从国家的政情、社情等实际出发,具体反映到课程设置和培养环节上;同时,要增设一些学科前沿类课程。碧桂园湖北片区经理田恒一认为,单从学生未来就业的角度考量,目前的培养方案偏重于满足“政府公务员需求”,而对于“企业需求”则体现不足;应从广义来理解“行政管理”,开设“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湘潭大学罗依平教授提出,“公共精神”应包括公共理性、公共意识、公共服务、公共责任和公共道德伦理;应在现有的四个专业特色方向课程中,分别增加1-2门专题课。江岸区委常委、副区长吴之凌则提出,方案要适应当前“互联网+政务”的发展趋势、依法治国的发展要求,增加“互联网+公共服务管理”、“行政诉讼法”等方面的课程。

与会教师和专家一致认为,行管专业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加注重从实践出发,关注时政热点,开展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增加农业和农村基层治理等方面内容增加一定适合的选修课。与会人员还对方案修订中专业定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等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对接社会需求,引导差异发展

信管系主任蒋勇副教授介绍了现行方案的框架内容,提出了本次修订需要重点讨论的四个问题,即如何通过完善课程体系进一步突显人才培养目标;如何从校院两级进一步凝炼专业特色;如何根据现实需求设置创新类课程;如何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武汉大学邓胜利教授认为,面对“互联网+”大潮,应大力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并积极开设创业课;华中师范大学胡潜副教授则建议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增设“信息管理与检索”方面的专业特色课程。

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徐刚和吴镇都认为,现在的信息行业急需技术类、业务类、技术管理类三类从业人员,对此,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提前设置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增强实验与实践环节,在特色课程中增设移动互联网方面的课程。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刘皓则表示大三专业课程应进一步精炼和集中,课程面可以适当加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信管专业必须加强实习,特别是更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实习的机会。参会教师也普遍认为,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应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规划相结合,将培养方案修订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工程管理专业:立足三“GONG”模式,培养“三型”人才

工管系主任汪文雄副教授认为,工管专业应以三“GONG”(功课、公司、工地)教育模式,培养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三型(技术型、管理型、经营型)”高级城乡建设管理人才,并依托中国不动产市场问题研究中心这一政策咨询基地,强化工程管理专业“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芳认为,人才培养方案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学生怎么进单位;用人单位首先看学生成绩单,课程设置一定要吸引人。对此,她建议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课程教师团队,增加招投标、FEDIC合同等知识模块,增强学生实践体验。

武汉理工大学王军武教授建议,增加大二学生的暑期专业认知实习,在现有课程里增加至少12学时的专业导论课程,新增BIM(建筑信息模型)相关课程;同时,要考虑开展专业认证工作。华中科技大学王晓鸣教授认为,在课程设置上,要嵌入三类课程,即生态环境类课程,可持续发展类课程,可拓展类课程和双语课程;在专业特色凝练方面,可以结合华农特色,考虑开设村镇建设、精准扶贫等特色课程;要加强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为技术型、管理型、经营型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中建三局南方公司总工程师陈凯则从建立环保治理型的绿色建筑公司来讲,需要增加部分环境科学与工程的课程;他认为,方案需加强工程施工技术、工程安全等课程,同时强调当今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应用软件的使用水平,加强测量、测绘方面的能力培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巩固“土管”特色,加强“公管”结合度

土管系党支部书记彭开丽副教授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修订难点,即课程体系如何更好体现专业特色和学科发展趋势;课程设置如何解决大三学生学业重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与在线教育相融合。

与会专家对此给出的修订建议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在课程中充分结合公共管理学科中的优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张光宏认为,应建议增加公共政策学、社会调查方法等课程。武汉开元地产信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卫华则表示,对于土地开发的概念,不仅局限于城市,可以结合农村土地开发、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向,培养学生的管理、行政等综合能力。二是在实践中完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华中科技大学谭术魁教授表示,要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此基础上,要注重课外考核方式,多层面、重能力地进行评判。武汉海信行土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龙认为像地籍、规划、航测、遥感的软件应用人才需求量大,由此需要开设软件实践操作、不动产登记等方面的课程。三是开展第二课堂,加强创新意识。武汉大学刘艳芳教授认为,“课程是主要的,但不是全部”,需要增加社会调查实践、社会调查方法等实用性更强的课程。湖北地谊不动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荣幸认为华农学子专业能力强,但创新力、跨界发展的能力以及个性方面还需加强。

据悉,公共管理学院自今年3月以来,系统谋划4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前期各专业已分别召开系内外方案修订征求意见会多次。此次是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各专业修订稿进一步集中邀请各界专家进行修订咨询。各系将充分吸收各界专家的意见建议,并将其按照“可描述、可测量、可区分、可评价”的人才培养目标原则要求具体落实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