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通讯员 王地)7月8日上午,我校召开第11届研究生支教团总结会暨第12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及研究生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不久前从贵州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本禹希望小学、为民小学、湖北恩施摩峰小学结束支教返回学校的研究生支教团代表们汇报了此次工作情况。
队长孙潇讲述了支教团的工作情况及感悟。他说,这一年,15位支教志愿者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即便教学任务繁重,他们仍积极创新课堂形式,通过活泼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带班级的学习成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孙潇所在的为民小学是徐本禹最初支教的“岩洞小学”,基础条件差,曾参演话剧《牵挂》的他发现,剧中 “只有站在升旗台上才有信号”的境况是当地的真实写照。为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条件,支教团积极争取当地爱心资源。一年间,教室里装上了明亮的电灯,安装了水箱、水龙头、净水器,孩子们可以方便地喝上清洁的水;丰富了图书室里的书籍,投影仪、电脑的到来更让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
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志愿者蒋桐介绍到,他们用这一年的课余时间翻过了学校周边的一座座大山,走遍了全校98名学生的家,进行深入的家访,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列帮扶留守儿童的项目。通过“暖心计划”给学生们募集到御寒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在武汉二航局的帮助下改建了校园公厕,通过“卫生清洁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成立了“校园文明执勤队”和“图书管理员”两支勤工助学队伍,培养学生“校园小主人”意识。
本禹希望小学志愿者刘大鹏和队友们则为孩子们播种了梦想的种子。组织扶贫日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学会规划人生;通过“我与国旗合个影”“两会知识进课堂”和“我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主题活动引导少先队员树立远大理想。
摩峰小学队长周怡谈起他们在母校华农的帮助下建起了水库“思源泉”,孩子们不再是泥娃娃;支教团还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汇报的最后,谈到这一年和孩子们之间建立的爱与情感时,她忍不住落泪。支教在给当地学校、学生们带来改变的同时,也给予了志愿者们心灵的感动和富足。
出征仪式上,第12届研究生支教团代表李昂和宋明亮分别发言,表达了新一届支教团志愿者将继续保持优良传统,在志愿道路上不懈追求,做本禹精神的传承者、做正道真知的传播者、做支教助学的先锋者的决心。随后两届研究生支教团进行队旗传递,第11届全体志愿者为下一届佩戴队徽。
“虽然时间不长,我们却能看到支教团志愿者在支教地点一直在想事、做事、谋事。”校团委书记张拥军对第11届研究生支教团自成立以来的工作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勉励完成支教任务的志愿者。对即将奔赴山区进行一年支教服务的新一届成员,张拥军提出了四点期望。第一,担当责任讲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标杆。第二,传承精神敢吃苦。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加强与学校、爱心企业、社会各界的联络,主动寻求支持,寻求资源,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同时爱心物资的发放要做到认真、严谨、细致。第三,主动创新求实效。创新教学方式和活动设计,促进教育事业的开拓和更大的进步,为更多受教育的孩子埋下希望的种子。第四,服务群众显作为。主动与当地政府、村委会加强联络,在符合安全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当地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涂俊才谈到,研究生支教团的成长不仅造福了当地学生,也使志愿者们收获了自身的成长,希望结束支教活动的志愿者们能够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研究生工作部将继续关注研究生支教团的成长并提供更多的帮助。
多次前往支教地的党委宣传部部长程华东与志愿者们感情深厚。他表示,志愿者们扮演着乡村教师、学生知心朋友、山村志愿服务者、华农研究生等多重角色,是大山深处一道亮丽“风景线”、华农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他勉励大家要继续当好支教者楷模、学校文化使者、创新创业先锋,成为我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旗帜,更好地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据悉,第12届研究生支教团16名志愿者将于7月底分赴支教地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
审核人:彭小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