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学研究 > 正文

科学传播要有尊严和品格

核心提示: 中国科协第九届委员、副校长高翅:科学传播的内容一定要真,这是科学传播的内容底线,也是伦理底线。它要坚持科学性。只有坚持科学性,传播真知、真相、真理,不说虚话假话,科学传播才能有自己的尊严和品格,也才有比较好的效果。

高翅副校长在2016教师科学传播研修班开班典礼上的致辞

各位老师:

大家好!在这个热晴的日子里,我们聚集在这里,研讨科学传播问题,在我印象中,这是学校面对老师首次举办的科学传播专题研修活动。谨代表学校向应邀前来授课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不久前的“科技三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并明确定位了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在这个背景下举办这样一个研修班,我认为是非常及时的。大学有四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这些职能都与传播,特别是科学传播紧密相关,因此,研讨学习科学传播,对我们搞好教学、科研、推广、文化建设都很有意义。

我们通常所讲的“科学传播”应该是广义的,也可称为“科技传播”,包括知识扩散和技术推广。英文是Science &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农业推广,Agricultural extention and communication.显然,沟通、交流是其要义,甚至可以说是本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播”与“宣传”是不同的概念。“传播”更强调沟通和交流,而不是灌输式的宣教。受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广模式、宣传模式的影响,我们比较习惯于灌输式的“传播”,不太讲究传播的策略、话语、方法、技巧,不太理解传播的媒介特性和功能,特别是不太重视正确处理与受众的关系,缺乏平等交流、沟通分享的意识,使教学效果、推广效益、宣传效能大打折扣。科技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只有准确而有效地表达、有效地传播并被受众所理解、接受进而进一步扩散才能真正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文明进程。

我以为,科学传播的核心问题是传什么(内容问题)、向谁传(受众问题)、用什么传(媒介问题)、怎么传(策略问题)。

科学传播不同于别的传播。它不是广告,更不是传销。它要传播的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它的内容一定要真,这是科学传播的内容底线,也是伦理底线。它要坚持科学性。只有坚持科学性,传播真知、真相、真理,不说虚话假话,科学传播才能有自己的尊严和品格,也才有比较好的效果。

科学传播的受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家和同行,一类是公众。我们进行学术交流,作报告写论文,向学术期刊投稿,受众主要是专家同行。我们进行教学,开展科普,到生产一线搞社会服务,接受媒体采访,受众主要是公众(大学生和实用技术采用者姑且称之为“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公众”)。专家超出了自己的领域,实际上也是普通受众。比如对文科教授来说,他是理工科方面的普通受众;对理工科专家来说,他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普通受众。对不同受众,传播的内容、媒介、话语、方式、技巧、策略应该是有区别的。

科学传播的媒介,可以包括传播平台和各种媒体。课堂、会场、各种传播活动,都可看作平台,网站、报刊、海报、宣传品、信息发布终端之类,有的是媒体,有的既是媒体也是平台。现在的问题是,传播的平台和媒体多而分散,缺乏整合,有时还被滥用。譬如微信,官方公号搞得像个人私号,公私不分,品位不高。用大众娱乐频道的风格和八卦卖萌的手法来搞科学传播究竟好不好,大家也可以利用这次研修班来研讨一下。

科学传播的策略,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更加重要。我们现在不缺内容,不缺受众,不缺媒介,欠缺的就是好的传播策略。策略比话语、方法、技巧、工具更宏观一些,它统摄话语、方法、技巧、工具,是传播理念、传播思想的实践运用。希望这次研修班大家能够就科学传播的策略问题研讨一下。

在这里,我还想特别谈谈科普的问题。科学普及是科学传播的主要功能之一,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我们有些科技人员认为科普是“小儿科”,甚至还认为科学家搞科普是大材小用、不务正业。其实,在科技发达的社会、国家,面对公众开展科普是每个科学家、知识分子的本分。很多大科学家,譬如爱因斯坦、霍金以及众多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同时也是科普大师。他们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对科学进步的推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他们在成功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还成功地从事了科普。前段时间我读了以色列70后的年轻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写的《人类简史》,感觉这是一个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于一炉的科学传播范本,是一个很高端的科普产品。还有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写的科普读本《寂静的春天》,融合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第一次“可视化”地揭示了化学农药滥用对地球的破坏,由此产生了“环境保护”这一重要概念和理念,直接促使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大会”的召开和“人类环境宣言”的签署,被列入50年来全球影响最大的书之一。说到这里,我想念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重要讲话:“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各位老师,华中农业大学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和农业与生物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我们为社会贡献了很多优秀人才和重要科技成果,近年来在科学传播方面也有所作为。我们在转基因科学传播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积极探索,已成为全国转基因科学传播的桥头堡。我校还获批了农业生命科学技术科普基地和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我校援建的中国沙洋油菜博物馆是科学传播服务社会的代表性成果,张启发院士、傅廷栋院士、陈焕春院士、邓秀新院士、严建兵教授、林拥军教授等结合科研大力开展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形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付新华博士在萤火虫研究与环境保护结合点上开展的科学传播活动,在社会公众中已具有科普品牌效应。

但整体而言,我校科学传播还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科学传播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更好地有机融合,如何通过科学传播更有效扩大学校和老师们的社会影响,如何加强科学传播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我期待这次研修班能在这些方面深入研讨,取得成果,期待每个参加研修的老师能在科学传播的意识上有所增强,在科学传播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最后预祝研修班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关键词: 传播 科学 受众
责任编辑: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