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春 > 社会实践 > 正文

【耕读】探寻“女儿会”踪迹,溯源土家文化传承

核心提示: 8月12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赴湖北恩施暑期实践团队抵达恩施市,围绕恩施土家族“女儿会”这一传统节日的品牌开发程度及其旅游价值,在恩施女儿城及红土乡石灰窑等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活动。

曾胜如讲述女儿会历史

曾胜如讲述女儿会历史

姻缘牌静候有缘人

姻缘牌静候有缘人

展演节目上土家女儿尽显风姿

展演节目上土家女儿尽显风姿

实践团队于石窑村合影

实践团队于石窑村合影 (供图 戴韵 王攀

南湖网讯(通讯员 戴韵 张秋怡)近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赴湖北恩施暑期实践团队抵达恩施市,以问卷调查、走访宣传等形式,围绕恩施土家族“女儿会”这一传统节日的品牌开发程度及其旅游价值,在恩施女儿城及红土乡石灰窑等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活动。

承千百年底蕴,聚楚文化精魄

“女儿会”又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由恩施土家族古老的赶场相亲习俗发展而来,是土家儿女在追求婚姻自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择偶为目的的节日。

实践团队在经历了5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后,到达了这一节日盛会的发源地——红土乡石窑村。“女儿会”的传统就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当地“女儿会”传承协会首届会长曾胜如向实践队员介绍,石灰窑“女儿会”的传统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存在。自康熙年间起,每年农历七月十二,红土乡及周边数十里地区的居民都会来石灰窑进行物产交易,同时不少青年男女会借此机会相互认识,寻求良缘。因此“女儿会”在当地又被叫作“赶女儿场”。由于石窑村位于恩施山区,受外界文明冲击小,民风始终原始淳朴,至今保存着荆楚文化里的山民歌、哭嫁、祭祀等原生态习俗。8月中旬的石灰窑,四处可见身着民族服饰唱着山歌的土家阿哥阿妹们,古代巴人的原始婚俗遗风在他们身上传承下来,体现出的是与封建传统包办婚姻相对立的土家族自由恋爱方式。

跋山涉水,共赴女儿节之约

“天上有个鹊桥会啊,恩施有个女儿会。天上牛郎对织女啊,地上阿哥配阿妹。”伴随着阵阵山歌,实践小队正赶上了石窑村女儿节的文艺汇演节目。

在当地女儿节的最后一天,由红土乡政府组织的庆祝游行、省民族歌舞团演出、赶场相亲等30多个文娱节目,以不同的形式,向四方来客展示了别具特色的土家风情文化。

“节目都是大家自愿参与的,这里的每个人都会跳舞。”石窑村的小居民介绍道,当地人从小就开始接受本地民族特色文化的教育,孩子们在上学时,学校便会发放有关“女儿会”及其他土家文化的教材。村民思想也较为开放,每年女儿节展演时,村民们都会争着报名。今年刚初中毕业的曾点也报名参加了节目,他笑着说道:“大家思想觉悟都挺高的,既能自我表现,又对家乡的宣传有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当地居委会主任蒋国慧则表示,除了红土乡居民,附近新塘乡、建始官店镇等“四乡一镇”的居民也会翻山越岭的赶来石窑村参与“女儿会”,而从乡镇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们,每年也会趁着暑期从各地赶回来为家乡做宣传汇报,“大家也不图个什么,就是喜欢这个节日。”

原生态的“女儿会”尽显原始土家情怀,即使石窑村地处深山,交通闭塞,依旧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文艺汇演期间,一位来自山东的肖姓摄影师告诉实践队员,因为钟情于土家民族文化,自2011年起,他每年夏季都会从家乡千里迢迢来到恩施拍摄女儿节。当被问及对女儿节发展变化的看法时,肖先生认为:“外界对女儿节的影响主要作用于经济发展方面,土家文化的内涵没有受到冲击,相反,女儿会办的越来越好了。”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与往年女儿节不同的是,红土乡政府特地为2016年的“女儿会”展演拨出了一片广场。在展演结束后,女儿会传承协会会长杨光与实践团队谈起了女儿节的旅游价值,他提到:“往届展演都是在石窑中学或小学举行,政府现在越来越重视女儿会的品牌开发程度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特地拨地、拨钱给我们办节目。希望我们‘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女儿节办好了,地区经济自然能得到更好发展。”

同时政府也在招商引资,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发商将资金投注于女儿会相关项目及地产。实践团队在调研时观察到,在节目展演广场周边,不少居民楼正在被改造修葺为商铺。

除了土家文化,8月热闹的石窑村集市也是“女儿会”的一大亮点。女儿会举办前夕,附近乡镇居民们便已用拖车将各地的土特产带到石灰窑来。集市展销会上,药材、土腊肉、自制烟草等众多土特产受到了游客的广泛喜爱。

今年,来自四乡一镇及五湖四海的5万多村民、游客在石灰窑汇聚一堂,原生态“女儿会”为广大乡民与游人搭建了一个各地经济、旅游与文化相互交融的平台。“女儿会”传统文化、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等在吸收外界文明精髓的同时,其本身也正为外界所接受与热爱。

女儿会“下山进城”,旅游经济亟待发展

“世间男子不二心,天下女儿第一城”,就在山间石灰窑原生女儿节举办的同时,在恩施市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亦在恩施“女儿城”内享受到了“女儿会”文化带来的视觉盛宴。恩施政府计划以旅游业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将石窑女儿会“搬”到了市区的女儿城。

实践团队在女儿城景区内对商家、游客及手工艺人发放了问卷并进行了随机采访。当地制作糍粑的手艺人认为手工艺需要文化底蕴的积累与长期的练习,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当地居民越来越多的投身于耗时短、回报大的商铺经营,手工艺技术后继无人,逐渐没落。商家则表示恩施“女儿会”还可依托恩施大峡谷等核心景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民族品牌的优势。游客则大多对女儿城里万人相亲、话剧演出等活动意犹未尽,认为政府需要挖掘女儿会更多的旅游内涵。

据悉,目前恩施土家族的“女儿会”已经被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1995年走出深闺,“女儿会”至今已举办十数届。作为恩施的三大名片之一,女儿会正逐步成为恩施的“城市品牌代言人”。

而如今,“女儿会”依旧以其独特的品牌影响力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游人的目光。土家原始节日与衍生而出的城市万人相亲会等节目,在保留了当地民俗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亦融合了多元化的现代元素,研究其变化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于地区经济如何转型、民族文化如何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审核人:张进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杨劭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