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基层就业华农人(二)(2)

核心提示: 近五年,我校共有356名大学生下城乡基层进行基层工作,把青春奉献在了基层。校学通社记者对基层华农人的新闻选题十分关注,并以此作为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深入基层纪实采访,将信息反馈给学校,以下是三篇基层人的人物专访。

 

姚斐帆:一心为基层 关注农村长远发展

8月20日周六晚上十一点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政府一间办公室里的灯光依旧亮着。姚斐帆手拿党员档案细细查看,眼睛滑过手指点过的每一个细节。全镇2300名党员的个人档案需要一一排查,他从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十一点,除去吃饭的时间外,一直在忙碌的工作。即使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是下午五点下班,姚斐帆也会多加班一个小时来完善工作。

“原本的话,我对农业挺感兴趣的,所以才学的农业专业。”这是我校2015届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姚斐帆接受采访时说的原话,“因缘际会,让我走进农村,开展与我所喜欢的农业相关的工作。”原来2015年是浙江省选调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即将毕业的他,选择参加浙江省选调生村官的招考,并成功选中。“那时的我以为自己可以学以致用,在农村做实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姚斐帆说。 

然而现实是让这位怀着激情小伙屡屡碰壁。刚下基层的姚斐帆主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镇团委副书记助理,他的工作可以说是“杂而繁”。在村里,他的任务是解决村民征地、民生服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问题。在镇里,他需要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负责乡镇组织、宣传、团委三方面的工作。

基层服务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繁琐,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农村村民比较看中风水,在新小区里造桥的时候,有关桥的布置就出现了问题。村民认为桥口和一排农户相对,这在农村十分忌讳,因此坚决反对现有的建造方案。最终集体妥协,对桥的建造方案做了修改。事后姚斐帆说:“通常在双方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在符合大众利益的情况下,集体需要做相对的让步。”

对于下基层的大学生来说,改变当地不良现状,促进经济发展是无法推卸的责任。目前,姚斐帆的工作还处于熟悉阶段,有关村镇发展也仅仅是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有的时候设想与计划看起来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来阻碍它。”当时村里准备招商一个农业项目,最终却是因为地势等自然原因导致项目“难产”。

 谈及农村的长远发展,他认为农村集体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产业。他所处的春丽桥村现有集体经济最大的产业是粮油农机合作社。“这是第一产业,利润空间毕竟小。而目前最大的优势是石门镇和乌镇划为了一个省级旅游度假村。所以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是必经之路。然而这一切,需要有更多具有开拓精神、有魄力、敢负责的人。

回首一年来的工作,他完成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基层的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后可能会创业,也可能往乡镇公务员方向工作。”不管怎样,他都会充分珍惜这三年,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付出。

(文|学通社记者 刘晨 陈辉 柏佳曼 姚妤婷

审核人:兰涵旗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