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钟涨宝为师三事

核心提示: 在前不久评选的2016年度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中,我校文法学院院长钟涨宝教授赫然在列。钟老师有何才德堪此荣誉?通过采访,记者枚举三事,以为例证。

《礼记》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古往今来,为师者都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

在前不久评选的2016年度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中,我校文法学院院长钟涨宝教授榜上有名。钟老师有何才德堪此荣誉?通过采访,记者枚举三事,以为例证。

一段师生情,十年成佳话

从2005年到2015年,聂建亮,师从钟涨宝教授度过了本科到博士的求学生涯。

2008年,聂建亮的父母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整个家庭经济陷入了困境。他不便向钟老师求援,但钟涨宝观察到了聂建亮的异常神情。深入了解之后,他悄悄地拿出10000元塞给了聂建亮。

2011年的大年三十,聂建亮准备考博,在学校里复习,因此没有回家过年。这一年,聂建亮原本以为要孤身一人度过除夕夜,钟涨宝听说后立马邀请他去家中吃年夜饭。“我永远也忘不了那顿年夜饭,是我和钟老师还有师娘一起度过的。”聂建亮说。

钟涨宝爱生,却不护犊子。他更喜欢把学生往外推。“2010年,湖北省开展了‘三万’活动,钟老师推荐我去参加,让我有机会到农村蹲点调研三个月,完成了硕士论文。”除此之外,钟涨宝教授经常自掏腰包,提供经费让学生们去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访学交流。

2015年,聂建亮应聘到西北大学任教。他拿到了第一笔工资就要报答钟涨宝的教育之恩,被钟涨宝拒绝之后,他又趁着来武汉开会的机会给钟涨宝带了点礼物,来看望恩师。

“我所做的,不过是保证学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钟涨宝说。

一门精品课,廿年“常讲常新”

从1995年前后开始主讲《农村社会学》这门课,钟涨宝执教了二十余载,如今依旧在教学的一线。

二十年间,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也经历了由“黑板+粉笔”,到“多媒体+激光笔”,再到“视频录播+网络公开课”的变革,更大的变化却是来自讲授内容的时时更新,比如一个农村土地问题,就从土地承包责任制、农业税,讲到土地抛荒、“捡地”,再到土地流转、确权登记。农村过去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将要可能要发生的,都第一时间更新到课堂讲授内容里面来。

全国大部分高校农村社会学课程采用的教材就是钟涨宝主编的《农村社会学》。眼下,这本教材即将完成修订,新版《农村社会学》课本的框架体系并没有改变,但内容变动了60%,内容的“热乎度”可想而知。

 “如何让这门课始终‘新鲜’?” 钟涨宝说,“无外乎注意观察新的农村社会现象,把中央的新政策放进去,把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放进去。”在钟涨宝看来,从农村现实出发研究社会问题,再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是华农社会学老一辈学人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教学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而且教学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看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项研究,三十年沾满“泥土味”

连续30余年,每年开展农户调查不少于3个星期,钟涨宝坚持与学生同吃同住同调查。

农户调查是个吃苦的活儿。2010年8月,钟涨宝带领学生去寻乌调研,一行人乘10个小时的火车,到达赣州时已是凌晨两点。当大家建议稍微休息一下时,钟涨宝坚持继续转车赶路。在农户家调研时,吃饭被苍蝇绕、上厕所被蚊子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工作中的常态。

“但是没有吃苦的精神,不真正深入农村调查,又怎么能做好农村社会学研究呢?”。在钟涨宝发表的论文里,大部分成果都带有鲜明的实证研究印记。“湖北、浙江等地的农户问卷调查”“基于五省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基于对中国5省样本农民的问卷调查”“以湖北省襄阳市312户农户为例”“基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的调查”“湖北省汉川县沉湖镇段夹村个案分析”,此类副标题比比皆是。30年来,他正是田间地头做研究,脚板底下出学问。

“研究成果来源于农村,自然也要把成果反馈给农村。”钟涨宝开创“融智”扶贫之先河,在他的促成下,我校文法学院在王家河建立了王家河阳光社会工作服务站,为村民、特别是针对贫困户提供社工服务。2012年至今,活跃在王家河的“红马甲”社工志愿者得到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也受到了民政部等相关部委领导的高度肯定。

(本文作者:记者 涵旗 学通社记者 柏佳曼 刘华)

责任编辑:兰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