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 曾彤 余佳倩)如果把庞大的校园比作一座飞速运转的巨型机器,秦喜秀——园艺林学学院教务秘书,或许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个小齿轮。但是,“能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她的眼里,如果小齿轮有了灵气,就可以带动一串大齿轮,让一条链条运转流畅。
匠心之一:变“管理制度”为“操作手册”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很完备,但是太多了,很难看完。真正到了需要查阅这些制度的时候,又不知道从何翻起”,秦喜秀自感得意的“匠心之作”之一便是一份《授课教师教学工作细则》。
短短三页纸,1700余字,却将任课教师从如何编写教案、提交授课计划、期中考核、考试命题、试卷评阅、成绩记载管理到全程应提交的材料目录列得明明白白,注意事项写得一目了然。“一个新教师,看了这份《细则》,基本上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如何做什么事了”, 园林学院副院长孙站成说,“她这是从众多教学指导文件和通知中汇聚而成,是下了功夫去梳理、思考、总结而成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类的原创成果还有很多,比如秦喜秀自编的《教务管理常见问题解答》、《学籍管理相关政策解读》、《大学生手册70题》。在园林学院,还流传着很多秦喜秀原创的顺口溜,比如监考教师“五要五不要”等,每逢考试、毕业生答辩等一些重要时期,她就会将这些发送到QQ群里传达给每一位师生。
“并不会有人特意夸奖这些顺口溜和细则有多么好,但是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变化。”秦喜秀谈到自己的“原创成果”时颇显自豪,前几年期末考试她巡视考场时,总是有学生忘记带学生证。推广了顺口溜后,学生考试忘带学生证的情况变少了,近三年也几乎没有作弊行为出现。“有一次去宿舍看望学生,还发现自己编写的考试注意事项被学生贴在门后面。”
由纷繁复杂的“管理制度”变为简明扼要的“操作手册”,是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的转变,是一位秘书由用“手”工作到用“心”工作的转变。
匠心之二:一本学习计划档案衬出的亲“事儿妈”
打开一个塞得满满当当的资料盒,秦喜秀如数家珍地看着自己制定的学生学习档案。
其中的学籍预警通知单中,除了常规的告示性内容外,还附有学生自己提交的一份学习计划,学生自己邀请的一位监督学习计划执行的同学姓名、电话,以及由秦喜秀给出的指导意见。微泛黄的档案中,一位未通过学分达到14分的学生写到:“12月10日,上午:学习毛概;中午:学习概率论;下午:学习植物学;晚上:学习有机化学......”另一位学生则表明了自己的决心:“认真是一种态度,努力是一种姿态,做好心理准备,反省自身,接受过去的自己,才能够继续前进,不辜负曾经的努力和现今的时光。”
作为教务秘书,她扮演起了学生的学习督促者角色。建立档案之外还不忘时常提醒学生补考时间,也经常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建立学习后进学生跟踪档案的想法缘于对一位因不及格学分过多被退学学生的惋惜,看到那些同学我真的很想帮帮他们,每一个考进大学的学生都应被关注。这样对得起学生,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她这份关注,做得更细、做得更深入。
有学生曾抱怨过她的“碎碎念”,说她是“事儿妈”,她则玩笑地说:“那就好好学习啊,不挂科你就再也听不到我的唠叨了。”
匠心之三:老师们眼中的“数据宝库”
秦喜秀是学院的一个“大数据库”。在秦喜秀自己建立的“数据库”里,有着老师的出版教材信息、课程教学团队简介、教师培训记录以及学院获奖情况等,还有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统计、获奖名单、大学生创新项目统计、历年英语四六级成绩统计以及学生各类奖项情况统计。老师们做统计、写报告需要的数据在秦喜秀的“数据库”里应有尽有,每当老师要数据时,秦喜秀总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发送过去。一位专业老师评价说:“平时,经常是相关工作人员追着我们拿数据,在秦老师这里,是我们找她拿数据。”
建起这个庞大而又实时更新的“手工数据库”得益于秦喜秀良好的工作习惯,“刚来工作时和同事在办公室说句话都难,电话一个一个打进来,工作根本停不下来”。那时还未建立好完备的数据库,每天都有师生来咨询大小事务和查找各类数据资料。从那时起,秦喜秀就养成了“听说了,看到了,就记录”的习惯。只要有老师或学生获奖,她第一时间记录下来,保存证书复印件等相关资料。零零碎碎的工作有时上班时间做不完,秦喜秀就留到晚上回家以后做。“挺花时间的,但是很有成就感。”她说道。
爱琢磨事,把事做精的行事风格体现在秦喜秀工作的方方面面,她从事教务管理工作已经12年了,但这份工作她常做常新,“做任何事情都要思考更好的方法,”她说:“教学管理就像上坡推车,不持续发力就会倒退。”
审核人:孙站成、邓俊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