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科学研究 > 正文

现场测产:机收再生稻再生季平均亩产402.1公斤

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模式成全国样本

核心提示: 10月22日上午,黄冈市蕲春县,农业部水稻专家组成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邹应斌在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大面积应用与示范研讨会上宣布:由我校主持的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大面积应用与示范,在蕲春县示范片的赤东镇酒铺村和八里湖办事处余赛大队随机选取3块地测产,再生季平均亩产402.1公斤。这一产量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

 

1005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邓秀新查看蕲春县机收再生稻长势

 

1003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等查看蕲春县机收再生稻长势

 

1004

 

彭少兵教授介绍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应用情况

 

1002

 

蕲春县赤东镇机收再生稻展示田

 

1001

 

机收再生稻——丰两优香一号 (本组图片由记者 刘涛 摄)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刘涛)10月22日上午,黄冈市蕲春县,农业部水稻专家组成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邹应斌在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大面积应用与示范研讨会上宣布:由我校主持的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大面积应用与示范,在蕲春县示范片的赤东镇酒铺村和八里湖办事处余赛大队随机选取3块地测产,再生季平均亩产402.1公斤。这一产量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

“再生稻是指头季水稻收获后,利用稻茬上存活的休眠芽,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开花、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彭少兵在随后举行的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大面积示范与应用研讨会上介绍,“传统再生稻生产模式头季采用人工撩穗收割、打捆搬运后脱粒。随着劳动力结构改变和人力成本大幅度攀升,传统再生稻种植模式在湖北等省推广面积逐年萎缩。”

2009年,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彭少兵、黄见良教授在学校支持下组建创新团队,开展再生稻关键技术攻关研究。8年来,他们筛选了一批适用于机收再生稻生产的优质品种;革新与集成了优质稻丰产调优栽培、机械化育插秧、优化养分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头茬机收促芽促苗、再生稻专用收割机研发等技术;创建了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撰写了相应的技术规程和农民实用手册。

“机收再生稻与中稻和双季稻相比,具有十大优势。概括为“七省两增一优”,即:省工、省种、省肥、省药、省秧田、省季节、增产、增收和米质优。”黄见良教授表示,“试验示范证明,机收再生稻模式与中稻种植模式相比,稻谷产量增加53.8%,每生产1吨稻谷减少农药用量20%,肥料利用效率提高6.8%,为水稻生产大面积节肥减药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再生季稻米无论是外观品质或食味品质均显著提高,从而深得消费者青睐。由此,再生季的稻谷价格比一般稻谷高20%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傅廷栋、陈温福、罗锡文、张洪程、朱有勇,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农业部、中国农科院、湖南、江西、南京等13个省市的农业专家认为,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模式符合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原则和“轻简化栽培”的要求,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重大进展,为全国样本。他们还就如何完善和创新发展技术成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013年以来,学校“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依托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湖北省产业技术体系、湖北省依托科研院校开展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资助,在湖北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湖北省相关院所科技力量开展协作攻关。每年在全省范围内举行1-2场学术交流,组织2-3次头季和再生季现场观摩,培训农技人员、种粮大户技术骨干和农民20000多人次,促进和推动了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成果的推广和示范应用。

目前,在我校科研人员的努力和湖北省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机收再生稻推广区域覆盖黄冈、孝感、荆州、荆门、咸宁、潜江等地,机收再生稻推广面积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40万亩,发展到2016年的220万亩。其中,2015年,全省种植再生稻140万亩增产稻谷8.75亿斤,为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

湖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邓干生,副校长姚江林,农业部科教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处长张振华,农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詹新华、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农业处处长舒振斌等参加了现场观摩并出席了研讨会。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