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实践育人平台。打造“三下乡”社会实践平台,推进主渠道与主阵地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十题百村观察”、“千村万户调查”等主题实践活动,到井冈山、延安等革命老区实地调研考察,实施“与岗位科学家同行”等特色活动,推进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搭建研究生志愿者支教平台,每年选派研究生志愿者到贵州、湖北建始等贫困地区支教,已选派了13届、共116名志愿者到贫困山区奉献青春、服务发展。建设公益爱心组织平台,设立团支部公益委员,把志愿服务小组建在团支部上,让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班级,杜鹃爱心社、食科一家人、绿色协会、阡陌学堂等公益社团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建好实践育人机制。制定实践育人总体规划,出台加强志愿服务育人意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情况作为评先评优、保研推荐等重要依据,把志愿精神纳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引导青年学生养成优良品格和服务社会意识。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设立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立教师志愿服务队,以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服务社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长真知、担责任。健全校企校地共建机制,坚持社会实践与科技推广、精准扶贫工作结合,与企业、地方发展需求结合,在全国建立实践基地150余个。
树立实践育人品牌。积极挖掘“本禹志愿服务队”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树立学生身边典型,讲好“社会实践故事”、“青青奉献故事”。精心编创话剧《牵挂》,再现志愿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感人情景,先后在湖北剧院、国家大剧院等公演50余场。出版《有一种青春叫奉献——本禹和“本禹们”的爱心接力》等青春故事主题书籍,推出原创音乐、本禹志愿服务队陈列室、微电影等文化成果。
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202/201703/t20170327_300992.html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