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余名代表来校研讨基因组编辑技术
张献龙副校长致开幕辞(供图:赵妍)
专家展示基因组编辑技术进展(供图:伍儆人)
南湖网讯(记者 晓齐)4月17日,由美国杜邦先锋公司、Molecular Plant和我校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作物基因组编辑:从技术到应用”学术研讨会在第二综合楼学术报告厅举行。5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青年科研人员来校研讨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在作物中的应用途径、前景和潜在问题。
热门研究吸引500名科研人员参会
基因组编辑指一种能够精确地直接修改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技术,在农作物中一直未能突破。CRISPR-Cas9这一“基因魔剪”的发现,使基因组编辑技术正以前所未有速度普及到各个实验室,不仅是我们解码基因功能的研究利器,也为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新的捷径。
正是因为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最流行研究工具,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原计划80-90人的小规模学术研讨会,在没有广泛宣传的情况下,仍然吸引了来自全国70多个科研机构和企业的50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
众多专家展示最新研究成果
17日上午,我校副校长张献龙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在后面一天半的时间里,共安排了来自杜邦先锋公司、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7位专家分别围绕作物基因组编辑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前沿、基因组编辑的应用等主题作大会报告。
华南农大刘耀光教授以“Genome editing technologies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in plants”为题,详细展示了作物基因组编辑技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坤玲副研究员作题为“Developing transgene-free genome editing technologies for wheatbreeding”的报告。她介绍,通过不断发展和改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不引入外源遗传物质的情况下编辑小麦的基因,从而改良小麦的抗病性。在本次研讨会中,也有其他多位报告人介绍基因组编辑技术来改良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研究工作,展现了这一技术的强大威力。与会人员也热烈讨论了基因组编辑技术用于农作物育种的途径和问题。
此外,研讨会还邀请了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Dave Jackson教授、杜邦公司的Nandini Krishnamurthy博士和德国马普研究所的Ferni Ally教授分享了他们的最新成果,并特意邀请了北京大学魏文胜教授,传授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高通量筛选的前沿进展。
杜邦先锋公司代表Barbara Mazur女士指出,“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并不矛盾,前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发掘基因组和功能基因,为后者提供更好的育种策略,后者则是前者在生产中的应用,相比转基因育种成本低很多,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她谈到,合作能让我们完成单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并期待大家加入全球大协作网络。
务实会风引得与会人员点赞
本次会议由我校严建兵教授、谢卡斌教授和杜邦先锋公司李柏林博士、Molecular Plant杂志常务副主编崔晓峰博士发起组织。扫二维码注册、不收注册费、食宿自理的开放会风,既能让参会者无负担参会,又便于主办方集中精力做好学术交流环节设计,努力追求广泛深入地研讨交流。
会议不收注册费、食宿自理、不设水果点心等茶歇环节,但是办会的细节却毫不“打折扣”。在会务筹备期间,会议发起人严建兵教授特别提出了要注意两个细节——“记得把矿泉水箱子平码,并揭开上纸盖,便于与会人员拿水”“请协调物业安排专人做好厕所卫生维护,来了500人参会别让厕所‘负重不堪'”。
一名来自中国农科院的青年学者表示:“开放务实的会风和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让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所接触到的CRISPR-Case9基因编辑技术前沿进展和应用情况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让人充满探索激情。”
审核人:谢卡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