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名师领衔 800人选修 生命科学导论慕课开课

核心提示: 近日,我校借助慕课平台,面向校内外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正式开课上网。课程由国家教学名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郑用琏教授牵头,郑世学、陈振夏、李兴旺、张敏和高友军等6位教师共同打造,首次开设慕课校内选课人数就达800余人。

南湖网讯(通讯员 陈超奇 钱楚莹)继张启发院士面向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之后,近日,我校借助慕课平台,面向校内外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正式开课上网。

该课程由国家教学名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郑用琏教授牵头,郑世学、陈振夏、李兴旺、张敏和高友军等6位教师共同打造,分别从生命的细胞、遗传、代谢和分子基础,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起源与进化的理论,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等方面讲述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健康长寿的基因奥秘,大千世界的和谐进化和遗传改良的现代科技。作为我校“四大自然科学导论”之一的生命科学导论,首次开设慕课校内选课人数就达800余人。

启发式教学打破学科壁垒

4月7日晚,全校800余名学生聚集于景园楼扇形大教室,参加了生命科学导论慕课首次见面课。面对来自各院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们,郑用琏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从转基因食用油,转基因水稻切入,引出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了解巧夺天工的遗传奇迹,打破了专业背景的隔阂,消除了专业基础的差异,课间不断列举实例,留下问题,启迪着同学们带着问题与思考网上自主学习,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生命科学的求知欲与兴趣。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凝聚着800多双好奇者的目光,启发着800多个求知者的思维,扇形教室掌声起伏,思绪不断。

在生命科学导论慕课的拍摄过程中,团队成员多从生活、健康、环境、生产的问题着手,力求把深奥的生命科学讲解得通俗易懂,激发同学们对生命科学进行探索的兴趣。经管学院市场营销1302班的熊燕玲在初次学习该门慕课后表示:“刚开始我对于生命科学没什么了解,听完第一节见面课后,觉得内容十分有趣,我对转基因技术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开拓了自己的眼界,以后我可以用一种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判断身边的事物。”

高友军在MOOC讲授中常用“冰箱中是否有微生物?”,“为什么种瓜不能得豆”这些贴近生活的话题导出遗传学的基本理论,既使得学生们易于接受便于理解,又将课程讲授以生命科学理论为框架,联系现实生活,提出新问题,引发新思考。

在采访中,课程团队成员表示,作为一门渗透、融合多个领域的课程,“生命科学导论”以生命科学理论知识为背景,结合转基因、克隆、肿瘤及精准治疗等热点前沿问题,通过讲述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人类的絢丽多彩的大千世界,将神秘高深的进化理论有趣地传授给学生,培养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理性思辨能力和对生命的敬畏,激发学生主动地深入了解生活中的生命科学现象,知晓形成这些表象的科学奥秘,建立除了专业课以外的知识体系,进行启发式教学。

“40后”“80后”携手呈现视听盛宴

新潮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运行,离不开生命科学导论慕课教学课程团队背后的辛勤耕耘。实际上,当传统课堂模式与新潮教学模式碰撞,当科研实验压力与教学育人活动融合,这支队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从如何解决幻灯片大量引用国外图片以及外文文献的知识产权问题,到如何解决面向学生之多带来的考核之难、管理之难、解惑之难;从如何合理安排相对于普通的教学模式3-4倍的工作量,到如何给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呈现出一节节通俗易懂又不失科学理论的课程;从如何协调科研实验和慕课录制的时间冲突,到如何将最新科研成果进展融入到慕课的讲授过程中;从搭建团队初步尝试新形式教学模式时的忐忑,到大家一致认为要配以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科研题材……师资团队中既有郑用琏这样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又有高友军、郑世学等经验丰富、深受学生爱戴、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的老师,同时还包含了陈振夏、李兴旺、张敏等众多海外学成归来的PI。

这支教学团队年龄层次从年逾古稀的“40后”到刚刚而立之年的“80后”不等,涵盖了老中青不同层次教师,如何协调统筹合作,是摆在团队成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多位教授、老师及生科院、教务处负责老师,合作方“智慧树”的工作人员等,为顺利录制、运营生命科学导论慕课在正常工作时间之余,前前后后商讨了大大小小的会议几十次。

陈振夏在采访中表示,自己作为一个慕课经验值为零的新锐教师,最后能完整而顺利的录制完40分钟的课程,离不开教学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其他老师的热情鼓舞和帮助,“郑老师不仅讲解了如何上好一堂慕课,更讲解了如何做一个老师。”陈振夏说到,“另外,得空的时候,我会去校园各处走走,汲取一些人文故事和古典诗词,引用到课堂教学中。”

线上线下开启协同育人模式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学形式;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下的慕课教学形式。

新形势下慕课教学的兴起,标志着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谈到对于慕课的看法,郑用琏认为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手段都需要做出适应时代发展的调整,要因势利导。慕课的优势在于学生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随时随地,积分成时,反复观看,自主学习,它与传统的“一次讲授,听否由你,没有重复,只靠笔记”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充分利用了老师的讲授资源,极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吸收知识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显然,慕课是个新事物,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弊端,例如传统课堂上的面对面师生交流可以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重点的系统框架,清晰地掌握分析知识难点的逻辑思维,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三尺讲台是教师联系学生,情系学生,传导做人准则,展示人格魅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而“慕课”难以奏效!

生命科学导论慕课采用线上教学和线下互动的方式相结合,在面向社会学习开放线上资源的同时,对本校学生也开展了线下见面课程,学生既需要网络学习获取知识,又需要参加见线下讨论互相启发。通过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方式,“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旨在实现最真实的师生互动、学练结合、同学互助、课后交流,让学生脑子转起来,课堂动起来,让教师有“成就感”,学生有“幸福感”。

在谈及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反馈情况时,教学团队中的郑世学表示,自今年四月份该课程慕课在智慧树校内试运行以来,背后的智囊团们一直在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大部分学生在网上发言,点赞,我们也将会不断改进,以臻完善。”

据悉,该课程有1学分16学时,2次见面课,也是智慧树网精品慕课课程,生命科学导论慕课团队表示,他们与MOOC的渊源刚刚开始,精彩亦在展开,故事还会继续下去……

审核人:金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