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大思政】优秀专职团干:用心为学生

核心提示: 日前,我校2017年优秀专职团干评选工作落下帷幕,在评选过程中,有这样一群辅导员,他们温暖耐心,为学生们解决问题;他们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他们知行合一,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 李玉汝 杨思琪)日前,我校2017年优秀专职团干评选工作落下帷幕,在评选过程中,有这样一群思想政治辅导员,他们温暖耐心,为学生们解决问题;他们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他们知行合一,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坚守思政第一线,全情投入到立德树人的火热实践中。

蔡徐涵:亲身实践的好学“小马达”

刚刚送学生赴西藏实习回校不久,水产学院辅导员蔡徐涵便马上投入到忙碌的工作当中。水产学院每年都有六周的生产实习,2017年实习是前往西藏参与高原特色鱼类保护工作,带队教师提前到达西藏考察情况,蔡徐涵则“临危受命”,乘坐两天两夜的慢车将学生安全送达实习点。“因为路途遥远,还是我亲自送他们过去比较放心。”蔡徐涵这样说道。

在学习青草鲢鳙鲤鲫鳊鲂各种鱼类的水产院,本科学习宪、民、行、诉等法律条文的蔡徐涵初来乍到,他用“懵”形容当时的处境,随即就将自己定位为学生,他学养鱼、学游泳,在学生的指导下制作漂亮的DIY水族缸,鱼肥景美。他常常对新生说:“你们是新生,我是新辅导员,我们要共同学习,共同融入。”

“上善若水,弘毅笃行,争做上善水产人。”蔡徐涵将院训牢记在心,他介绍到,院内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工作、文化艺术等工作都是围绕专业进行,其中“蓝色精灵”江豚保护活动作为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已经进行了五年,打造了“大鱼前导,小鱼尾随”的“从游”特色文化品牌。首届全国造景大赛、首届钓鱼大赛、首届鱼文化节、首届动物生理学大赛……在学院许多活动的筹备过程中,蔡徐涵总是冲在第一线,带领学生干部进行头脑风暴,并亲自参与到物资输送中去。“准备一次比赛物资都是以吨为单位搬运,学生搬,我也搬,”他说,“这样我们整个团队的心气儿才能高一点。”在学生眼里,蔡老师是一个接地气、有活力、动能十足的“小马达”。

黄晓霞:为学生临摹蓝图的“画家”

“临摹、默写、创作缺一不可。”黄晓霞将团学工作比作画画,以学生为模特,以工作方法为笔,每一笔每一画都精心描绘。

为了更好地进行创作,黄晓霞在“临摹”方面下了狠功夫,为了“临摹”学生,运动场、大活剧场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早上6点50 、凌晨12点,无论学生什么时候活动,她都准时出现。一条条短信、一次次对话、一个个小细节她都记下来,熟悉学生,了解学生,一步步刻画出他们青春的模样。有学生发短信这样说道:“有黄老师陪在身边,我会好好加油。”

此外,黄晓霞还借鉴前辈的工作经验,湖北省社会调查报告大赛、连续三年的金秋雅韵组织工作、第六届湖北高校法学专业辩论赛……参加一场场活动积累经验,学会“默写”的过程。人文精舍的成立便是“默写”的初试,在慢慢的探索中,人文精舍初具名气,先后成功邀请到井冈山肖邮华副研究员、新华社记者李伟、画家刘三多等专家学者来校指导。

“只有创作才能推陈出新,才能让图画更具特色。”社会工作专业出身的黄晓霞深知专业实践的重要性,她尝试着将志愿服务和学科联系起来,联系社工站、组织社工专业学生参加、邀请专业老师培训。“如何将零散既定的服务队融合起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黄晓霞和队长们单独约见学生,与学生聊天,解决他们的疑惑,一番努力后,一支具有我校特色的红马甲志愿服务队最终建成。服务队服务范围定位在农村,他们长期服务农村三留守群体,群众好评不断,红马甲的事迹也得到了农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卢毓:做共青团工作“供给侧改革”的讲解员

“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如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经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卢毓经常思考的问题。经济学专业出身的她首先想到了“供给侧改革”,她认为在共青团的工作中也需要“供给侧改革”,即从服务的提供方进行改变,“假设我们的团活动是一种产品,我们要提高这种产品的质量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卢毓提到,以前举办的活动、讲座都是先定好场地、指定班级参加,学生不知情况便参加活动,而在新思路的引领下,经管院团办会提前公布活动和讲座的主题,让感兴趣的学生自主报名,再根据人数来确定场地。

此外,经管院还有一项特色项目“可睿尔下午茶”,学生可自由选择学院的副书记和辅导员进行不限主题的交流。卢毓回忆到,曾有男学生向她咨询感情问题,“我们聊了很多,在了解到他感情受挫的情况后,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应该提高哪些能力使自己变得更好。”卢毓认为辅导员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具有私密性,也能从个人问题中反映出整个群体的问题,并使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班支养成记”也是卢毓引以为傲的一个项目,“这是我和德鲁克的部长一起讨论商量的计划,主要是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培养学生骨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她认为这个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班长们之间的关系维持很好,通过培训,班级之间的交流更多,班级工作中好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很快普及,班支之间的配合度更高。

张亚男:用真心换真情的姐姐

2016年跨年夜当天,张亚男参加了外国语学院“一七有你,心连礼我”的活动,当晚,她共收到52位学生发来的信息,根据每位同学信息的内容,为学生“私人订制”一份回复,最后将信息整理成为一份一万二千余字的互动语录。“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学生给我发来祝福信息,他在信息里说我很爱笑,很想叫我亚男姐姐却不敢,我觉得他很可爱。”张亚男认为不论辅导员或者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谨慎,要传播正能量,不能把负面的情绪带入工作中。

为了与同学们更加贴近,张亚男在团干部1+100网络平台上撰写博文,围绕学生身边的一些小事,将一个问题分为多个方面进行剖析,如就小黄色车问题引伸出诚信与文明话题,她将长博文碎片化,撰改成为5篇短博文,让学生有所感悟,更加了解现象背后的现象与道理。

此外,为了将专业与志愿服务相结合,2014年张亚男指导学生创办ET公益讲堂,运用“朋辈”的力量,为在校生提供免费英语培训,让英语考级的小技巧更加适合于学生,至今公益讲堂现已服务学生3000余人次,斩获2015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为了将专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张亚男策划举办了创意英文设计大赛、创新英语面试挑战赛,比赛让学生运用英文,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锻炼学生们的口语和职场应对能力;为了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2016年张亚男提议挂牌了两个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让学生在固定的与专业对口的教育培训机构实习。

蔡徐涵、黄晓霞、卢毓、张亚男以及许许多多的优秀专职团干,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守,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开展工作,不断地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用心为学生。

责任编辑:耿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