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在实践中立德树人 努力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核心提示: 5月1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改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我校党委书记李忠云同志参加会议并作主题发言。现将李忠云同志发言全文刊发,供师生学习。

在实践中立德树人  努力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忠云

2017年5月14日

今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这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加快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培养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林人才,2013年,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实施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共有99所高校参加试点,分类推进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改革。华中农业大学作为改革试点高校,在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引导学生深入农村、服务农民,献身农业,努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卓越农林人才。

第一,在实践中立德树人,要搭好知行合一的“立交桥”。要促进大学生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首先要让他们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结合起来,为他们搭好实践平台这座“立交桥”。一是建优建强校内实践平台。学校加大投入,对校内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对农科专业学生进行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实践训练。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作用,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二是协同建好校外实践平台。先后建成260余个优质校外实习基地,7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00%的农科专业学生走出校园实习。

第二,在实践中立德树人,要装好实践育人的“助推器”。要汇聚各方资源,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助推教师、学生形成刻苦磨炼的不竭动力。一是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将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实践锻炼和指导学生实习列入晋升、晋职条件,将学生校外实习实践作为必修环节。对实践育人效果好的单位,纳入学校重点基地建设和战略合作,优先开展学研产合作,激发合作激情。二是健全校地校企共建机制。与地方和企业共研培养方案,共建实习课程,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和技术培训,将合作成果落实到推动产业发展中,辐射到培养高素质行业人才上。

第三,在实践中立德树人,要把好担当责任的“定盘星”。要让大学生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必须要保持定力,在育人模式上下苦功,做硬功。一是科教融合,推进“三田”“三早”实践育人。2004年开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通过“种种子田、试验田、丰产田”,推进所有农科学生全过程农业生产周期实践实习,加强“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的科研训练。二是合作共赢,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发挥院士、专家团队优势,带领农科学生,围绕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与行业企业进行技术协同攻关、开展科技服务,促进大学生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培养。三是榜样引领,推进典型示范育人。以“本禹志愿服务队”10余年来爱心接力为原型创作的话剧《牵挂》,先后在国家大剧院等公演50余场,李源潮同志予高度评价。观看《牵挂》已成为我校新生第一课。

深化农林教育改革,加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将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深化农科教结合,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协同育人,以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学专业,加强农学专业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农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农林人才。

同时建议,一是教育部会同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推进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立健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育人新机制和农科教合作育人长效机制。二是高考招生改革从高校取向转为专业取向,农科专业生源形势更加严峻,建议教育部采取类似师范生政策予以重点支持。三是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国际化。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