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通讯员 钱楚莹 陈超奇)近日,从2015、2016级本科生年级大会暨师生见面交流会上获悉,生科院将通过推进“科研训练+本科毕业论文+国际实践体验+推免生研究课题”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式,探索构建有利于生命科学拔尖人才成长的“线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交流会在第二综合楼报告厅举行,中科院院士张启发教授、王学路教授、党委书记和希顺以及十余名课题组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幅照片,有何共同点?” “除了都是女生外,这六朵姐妹花都是基地班本硕博连读或出国深造,且现在均有着非常不错的发展。”通过两张10多年前基地班学生的生活照引入话题后,副院长金安江介绍,学院即将推行本科生从大二开始进入教师课题组体验和科研训练,并与后续的本科毕业论文和推免生研究课题连贯起来,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他提醒同学们要树立“契约精神”,进入实验室和确定选题后要坚持到底,不要半途而废。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厅,那我就从这里说起。”张启发亲切的开场白瞬间拉近了与广大师生们的距离。“国际在哪里?国际就在这里。”他表示,这里曾经召开过第13届国际水稻功能基因组大会,曾经有过全球的科研大腕们到这里商讨最新研究成果,以后这里也会召开更多更高水平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他勉励在座的本科生们,华农有一流的平台和师资,要珍惜当前华农良好的成才环境,勤奋上进,追求建树,有朝一日也能够出席国际盛大会议。
除了向学生强调“自信”两字,张启发还强调“自我加压”。他首先做了一个“算术题”:在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中,从本科转研究生,再从研究生转博士,快的话八年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再扎实做几年博士后,30岁的青年人去任何一个单位都是“香饽饽”。他向学生们传达了一个观念,人才发展存在阶梯体系,我们现在的任何一年都必须要争取,要直奔目标前行,不虚度光阴,这样才能更快的成为有用之才。他还鼓励同学们拓宽自己的国际化视野,“真正的科学在哪里,就到哪里去”。
王学路通过一系列数据,将学院和部分“985”院校在“师资、平台、成果、环境氛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对比,勉励同学们要更加坚定在华农学习的信心与决心。针对本科生培养中凸显的问题,王学路则强调了科研训练的重要性。他表示,进实验室的目标是训练,训练学生的实验思维、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素养,而不是把发表文章作为功利性的事情。“当你面试时候,GPA3.9与GPA3.0没有太大的区别,导师更注重的是你对科研的想法,对科研的理解。”他告诫大家要“早定目标,早进入实验室”。
在会议交流阶段,遗传学、微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代谢组学、结构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10余名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教师代表依次介绍了本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和研究内容,热情邀请同学们到自己课题组开展实验室体验和科研训练工作。
审核人:金安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