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春 > 社会实践 > 正文

【耕读】走进福建长汀,探索“水保”变迁

核心提示: 7月8日至14日,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赴福建省长汀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福建长汀河田镇进行为期7天的崩岗侵蚀灾害调研,深入农户和当地水土保持局,开展调研和水土保持科学宣传工作,同时与长汀县水土保持站签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

南湖网讯(通讯员 王景伟)7月8日至14日,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赴福建省长汀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福建长汀河田镇进行为期7天的崩岗侵蚀灾害调研,深入农户和当地水土保持局,开展调研和水土保持科学宣传工作,同时与长汀县水土保持站签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

水土流失严重,“火焰山”般噩梦

福建长汀是我国水土保持的优秀典范之一,但历史资料显示,1983年长汀县河田镇水土流失面积达23.7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3%,其中强度、极强度占58.93%,山头平均每年下蚀2厘米,径流小区坡面侵蚀为每年每平方公里8580吨。

团队6名队员在水保局谢炎敏书记的带领下先后参观走访游坊村杨梅园、河田县水土保持站以及茶水小区黄冠淇先生的家。“以前我们这地方一下大雨就会有砂石被冲下来,有的时候农作物都没有收成。”一位农户如是说。据团队调查显示,河田镇中部为平原,农户受崩岗影响较小,而四周则是群山环绕,住在山附近的农户在过去饱受其害,农田被掩埋、沙化很是常见,且由于历史原因很难修复。

随后,团队从经济林负责人、护林员以及种茶大户的角度了解当地之前的水土流失状况,得知长汀是革命老区,战争对长汀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山光、水浊、田瘦、人穷”“头顶大日头,脚踩砂孤头,三餐番薯头”是多年前长汀的真实写照,由于地表裸露的红色砂土,长汀甚至被称为火焰山。

政府村民齐心协力,造就绿水青山美梦

实践团队有幸采访福建省人大代表长汀县水土保持站彭绍云站长,向他了解长汀水土保持治理的过程。彭站长说:“我们这里能有如此大改观,关键是政府出力,村民卖力。”他介绍,早在1983年,政府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尤其是习总书记在福建任职期间,先后两次视察长汀并对水土流失治理做出重要批示。从2000年开始至2010年持续11年时间,省委、省政府将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每年省直有关部门筹集1000万元用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而长汀也不负众望。多年来,长汀人发挥“滴水石穿,人一我十”的精神,配合长汀县提出的多种水土治理的模式,例如“反弹琵琶”“草牧沼果循环种养”等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为了从土质方面探究崩岗区土壤与非崩岗区土壤的区别,为崩岗侵蚀的防治提供借鉴依据,队员们抵达了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忍受着35℃的高温,汗流浃背的他们穿梭在科教园中,不认识路的他们迟迟找不到崩岗,两个多小时之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修有谷坊的崩岗。沿着谷坊陡峭的的阶梯,四名队员下到崩岗沟谷部位,在崩岗区采集了30多个土样,又在非崩岗区采集了30多个土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后续的研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走访调查时,大片的水稻和槟榔芋和小楼房映入队员眼中,目前该地居民富裕程度可见一斑。一位老大爷告诉队员:“我们这地方之前都种不出这么产量好的谷子,后来政府出钱,不仅修了很多的工程,实行承包制在山上种果树,而且我们种树修水池和沼气池还会有补贴,慢慢地山绿了,田高产了,我们也过上好日子。”如今,长汀由过去的“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天蓝了,山青了,水绿了,景美了,民也富了。长汀以自己的行动证实了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队员在走访时调查时,年轻村民或者学生均表示并不知道家乡曾经水土流失严重,为了让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认识到美好长汀的来之不易,队员们背着调查问卷、宣传手册以及我校出版的科普读物,利用一天半的时间走访了5个村庄,60多家农户,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年长汀的水土治理效果。

“目睹了长汀正在实现的‘绿水青山’梦,队员们深受启发。但是华夏大地还有无数的荒漠,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我们资环人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把国土绣丹青,让江河流碧水’。”队长闫婧这样说。

审核人:赵慧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长汀 崩岗 崩岗区
责任编辑:耿甜甜、喻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