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春 > 社会实践 > 正文

【耕读】城市屋顶的一抹绿

核心提示: 近日,为探究屋顶天空农场的生态作用和经营模式,华中农业大学赴上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抵达上海,对上海地区7个屋顶农场进行了实地走访,开展了为期十天的调研。

南湖网讯(通讯员 易阳阳 赵跃东)“妈妈你看,又有飞机过来了。”一名母亲在填写问卷时,孩子指着空中的飞机对她说。

近日,为探究屋顶天空农场的生态作用和经营模式,华中农业大学赴上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抵达上海,对上海地区7个屋顶农场进行了实地走访,开展了为期十天的调研。屋顶农业是专指利用工业园区、商业繁华区的屋顶、阳台一类的非正式农业土地进行的农业生产或种植的产业。

屋顶小农场,生态大作用

团队首先前往位于静安区的冠生园天空农场,在与冠生园农场的负责人陈小姐的访谈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屋顶农场在生态保护方面效果显著。团队采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对农场进行生态学数据的测量,“定量分析”这种生态学效应。为了测得更准确的温度数据,队员们进行了一个昼夜的连续测量,测量内容包括温度、噪声和平均叶面积。测量数据显示:由于植物的降温增湿作用,屋顶上有无植物的空间温度最高相差2℃。相较与传统的空调降温,这一道环保的“绿色屏障”既赏心悦目又节约了电力资源。

在对闵行区小蜜蜂农场的消费者进行访谈时,团队了解到,由于距离虹桥机场较近,能够看到飞机低空飞行成为该农场吸引儿童的一大特色,因此就出现了队员们开头描述的场景。但同时飞机低空飞行产生的噪音也有一定的影响。队员们针对这一新的噪音源及时调整,建立了新的模型,选取典型数据点10个,观测收集到共36组共180个数据,对比拟合并对比后得出植物对噪音源的强大减噪作用。

农场盈利困难,模式尚未成熟

虽然屋顶农场多位于城市中心商厦(或企业)大楼顶层,常理来讲如此优越的区位条件与新颖的形式应该不愁客源,然而在实践团了解到的上海和武汉地区的7个农场中,鲜有农场实现盈利,大多都是仅能维持运转有的甚至连年亏损。

位于上海长宁区金虹桥商场顶楼的农庄就是处于亏损状态的典型代表。通过团队采访了解,金虹桥小农庄已运营两年,每年的客流量在3~5万人次左右,然而目前其已经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农场工作人员告诉队员这家店即将倒闭。为了提高农庄的知名度,该农场曾与大众点评、麦淘等线上平台进行合作。“虽然线上平台给农场带来了一些客源,但很多客源都是冲着平台上的免费或打折活动带来的,实际上并没有带来很多收入。”农场的一位员工告诉队员们。虽然名为“农庄”但金虹桥小农庄的植物并不多,仅有一些儿童娱乐项目。通过访谈员工得知,夏天气温高,很多植物因气候不适宜而死亡,农场采取的一些包括水培在内其他的培育技术也以失败告终。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闵行区的七宝凯德广场的小蜜蜂农场,据了解,小蜜蜂农场获得了可观的盈利,且已筹备好了第二家分店。通过队员们对管理人员的访谈得知,农场属于上海云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配套有一处科技化农业种植基地,农场的植物全部由种植基地培育后运至小蜜蜂农场,而在运营方面,农场采取了多样化的营销战略,包括包年包季的地主卡,价格不等的套餐服务,以及主题派对等。“农业的附加值很低,单纯做农业盈利微薄,农业的核心在于体验,要实现盈利必须要做农业+战略,农业+餐饮,农业+互联网等,”农场老板告诉我们。

即使在已经实现盈利的农场,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冬夏季极端温度导致的可运营时段大幅缩减,在团队调研期间,由于高温小蜜蜂农场适宜游玩时间仅有4个小时。再比如还有其它诸如土壤肥力缺乏等技术问题,都亟待解决。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方面,屋顶农场这一模式仍面临着许多的挑战,队员们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能够为其提供一些的建议。

近年来,共享和体验成为新经济形态的代名词,而屋顶农业通过把农场搬到楼顶,让城市居民不需远足就能购买种植体验、感受亲近自然的乐趣。但这一模式的推广仍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最终这一新兴行业能否得以完善,这“一抹绿”能否走进千城万家?还需要行业内的不断探索、革新和实践。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