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教育部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立足岗位做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时值第33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学校发文号召全体教师“做好学生引路人”。高校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对引导学生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引导学生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未来,也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高校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要明确引导学生走什么样的路。
引爱国爱民赤子之路。黄大年同志的事迹生动诠释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家国情怀,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赤子之心的当代写照。祖国是一个大磁铁,无论你身在何处,红心都应指向祖国的方向。爱国主义教育永不过时,高校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树立国家自豪、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还要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前途命运,树立对祖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产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不竭动力。
引奋斗担当青春之路。黄大年同志的丰功伟绩是以青春理想为舵,以担当作为为帆开拓谱写的伟大必然。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本禹服务队”的回信中谈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高校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巩固远大理想,引领和激励他们不畏艰辛,不辞担当,不负青春,用汗水浸润锦绣年华,用奋斗谱写辉煌篇章,用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
引勤读力耕求学之路。“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高校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下一番苦功夫,练一身真本领,贯彻校训精神,脚踏实地,夯实根基,久久为功,最终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高校教师还需认真思考如何引路,如何让学生愿意跟随的问题。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感召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充分说明,教育者必须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高校教师自身要明道、信道,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化学生。“小成在智,大成在德”,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教师如果自身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就不可能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相反,高校教师若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高尚的品格和美好的德行来教化学生,用自身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来影响学生,那么在教师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的感召下,高校育人工作将事半功倍。
以扎实的专业学识感染学生。厚积才能薄发,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一潭水。高校教师应始终保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放松对学科前沿的关注,不忽视对教学技能的磨练,不断充实知识储备,加强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能力,以创一流为工作理念和价值追求,讲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批学生,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而学生也会受到教师的感染,端正学习态度,勇于追求真理,勤于求是创新。
以真诚的仁爱之心感动学生。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书育人,做的是人的工作,需要用爱心来培养,用真情来浇灌。“爱人者,人恒爱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包含尊重、理解、宽容和耐心等关键词,当学生毕业后回忆母校和恩师,记忆中应该充满感恩和温情,这样的学生才能够以同样的仁爱之心来回馈社会,才能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
(本文作者系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程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