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生物技术中心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发言集锦(6)

核心提示: 本网收集整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邓秀新在生物技术中心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高翅在主持会议时的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国家首届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张忠明教授等建设者代表的发言,以飨读者。

张忠明:境界、责任、担当

刚才三位老师讲得很全面,基本上把生物技术中心的创建、发展、和后面的影响都讲了。我想主要说明华中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成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当时国内外生物固氮研究进展和概况为例,简单回顾一下生物技术中心成立的历史背景。

在国际上,1971-1972英国JI研究所Dixon等人分离和鉴定出肺炎克氏菌--固氮基因族:17个基因、20kb、7-8个操纵子;他们将肺炎克斯杆菌的固氮基因簇转化至大肠杆菌,使得大肠杆菌获得了固氮能力。在国际上开启了生物固氮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潮。1977-1978英国JI研究所Beringer等人发现豌豆根瘤菌含有大质粒,并利用转座子Tn5揷入鉴定出不能结瘤的根瘤菌突变体,发现结瘤和固氮基因存在于200多kb的大质粒上。1981-1982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Ausubel领导的实验室首先从苜蓿根瘤菌中克隆到固氮酶nifHDK基因,他的博士后LongSR利用构建基因文库--细菌杂交--功能筛选的方法从根瘤菌中克隆到8.7kb的结瘤基因族。随后英国也从豌豆根瘤菌中克隆到结瘤基因族nodABCJI等。

在国内(华农为例),1979陈华癸先生在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上做了“在三个水平上的生物固氮研究”的报告,号召大家在分子水平上开展生物固氮的研究。1980陈华癸先生改革开放后招收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李仲贤就开展了根瘤菌遗传学研究,利用转座子Tn5标记根瘤菌大质粒及吖啶橙处理,考察紫云英根瘤菌结瘤基因是否存在于大质粒上。为什么要开展这方面研究呢?因为当时在紫云英根瘤菌接种剂大面积应用中,发现根瘤菌丧失结瘤能力的频率很高,导致接种效率下。应用抗生素标记的根瘤菌可用于菌剂生产,同时也为根瘤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材料。1982李阜棣、曹燕珍老师指导郑玲、黎若娅等,利用转座子Tn5诱变,筛选紫云英根瘤菌不结瘤突变株。同时,陈华癸先生要求我开展根瘤菌大质粒研究,建立分离、提取和纯化大质粒DNA的技术,以便开展结瘤基因、固氮基因的分离和克隆。在当时,开展这项工作的基本条件都没有。对于我来说,什么是Eppendoff离心机(台式高速离心机)、水平电泳槽、微量移液器都没见过。

(讲述期间各种克服困难、创造实验条件的故事)。

在边学习、边创造条件和边工作的情况下,1983-1985:我前后与许耀才、周俊初等老师一道,经过100多批试验,终于建立了紫云英根瘤菌大质粒的快速检测、大质粒DNA的抽提、纯化和酶切等技术。由于学校工作条件的限制,很多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还不能开展。1986年陈华癸先生派我到中国农科院范云六老师实验室,开展紫云英根瘤菌Cosmid基因文库构建的工作,并通过同位素分子杂交,筛选到含结瘤基因片段的阳性克隆。87年返校后就积极参与生物技术中心筹建的工作。

应该说,学校生物技术中心建立,及时地为我们深入开展生物固氮研究提供了工作条件和研究平台。在此也感谢陈华癸、孙济中等老一辈科学家鼓励、支持并为我们创造这样一个平台,生物技术中心的成立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境界、胸怀,也是参与建设者们的责任和担当。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