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湖北日报】大山深处,15年不熄的支教火把

核心提示: 15年前,华农学生徐本禹放弃读研机会,奔赴贵州在大山深处义务支教。一路跋涉,一路艰辛。从一个人,到111人的支教团队;从一个小学,到黔鄂三地四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2012年起,5次到贵州和我省建始大山里采访拍摄,感受真情,感受15年来的巨变。

编者按:有一种接力叫爱的接续,有一种青春叫奉献。15年,对于历史长河来说,仅是一瞬,但对于一所大学、一群青年来说却是永恒的记忆。15年来,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接力续航贵州等地的教育扶贫,牵挂着山区无数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为青春留下了最好的注解。持续15年的一场修行不是一个人的修行,而是一个支教团队的奉献之心年复一年的开花结果。华农本禹精神,一直在路上,与君同行。爱的行进中,有一位坚守了多年的新闻记者,他通过笔头和镜头记录了这群支教生的收获与感动,他就是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田悦。南湖新闻网现发布田悦于12月5日在湖北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大山深处,15年不熄的支教火把》,与读者共享。

15年前,华农学生徐本禹放弃读研机会,奔赴贵州在大山深处义务支教。

一路跋涉,一路艰辛。

从一个人,到111人的支教团队;从一个小学,到黔鄂三地四校。支教火把,15年不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2004年起拍摄并关注徐本禹,2012年起,5次到贵州和我省建始大山里采访拍摄,感受真情,感受15年来的巨变。

84D66A942E4E3190B286BAF7E33E1DE3
6月8日,箐山希望小学的孩子在山岗上快乐嬉戏。

大山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11月10日夜,康胜美回到熟悉的武汉。与以往在这里上大学不同,这次,她是回“娘家”的。

当她抱着刚出生的孩子,与爱人从贵州遵义一路自驾出现在徐本禹面前,刚加班晚归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乐呵呵笑了。

彝族姑娘康胜美是徐本禹14年前在贵州支教时,教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在她11岁时,因家贫而独自到贵阳打工卖臭豆腐。

2002年,徐本禹放弃读研,爬上狗吊岩,来为民小学支教。胜美的爸爸喜出望外,当即要女儿复学。

徐本禹几乎每天都为胜美补课。胜美对学习有了信心,并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将来像老师那样去帮助他人。

CFCB3F97491CF60435BC350C3DEAB8A2
     6月9日,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的孩子,在支教老师的努力下,有了新课桌。此前,他们的课桌还是15年前本禹上课时用的。

2011年夏,胜美考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求学期间,她加入本禹志愿服务队,周末去盲校、福利院做义工。

2014年,康胜美大学毕业,悄悄回到贵州大山,在徐老师最初支教的小学接过教鞭。她爬上高山寻找手机信号,下载学习资料;把戴着耳环的叛逆男孩、不愿学习的女孩拉回课堂;她像本禹当年一样,挨家走访……

如今,结束支教的康胜美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今年夏天做了妈妈,她请徐本禹给孩子取名叫梦卓(意为超越梦想,追求卓越)。

C1E0143A39B80BA8C9A6A7FBFA93350D
     11月11日,康胜美与爱人带着刚出生的孩子来武汉看望徐本禹。相框里的照片,是当年入队仪式,本禹给胜美戴上红领巾。

本禹们的爱心接力

当晚,闻讯赶到徐本禹家的,还有不少往届支教志愿者。他们当中,有的已任辅导员,有的在继续攻读学业。

秋风渐起,围炉夜话。那些脚踏实地的坚持,那些有笑有泪的成长,那些慢慢实现的梦想,那氤氲的温暖,缓缓萦绕了一室。

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决定招募志愿者,接过本禹支教的火把。2006年,支教团成为全国高校中唯一在贫困地区小学支教的研究生志愿群体。此后,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每年接力,支教地也扩大到贵州百里杜鹃、大方县和我省建始摩峰的四所小学。

867A7A0E8827FA6C426E9D633D509FA4
     6月8日,支教志愿者在通往大山深处的新公路上留影。当年,他们踩着泥泞的这条山路开始支教生活。

15年过去了,徐本禹点亮爱心之火,111人先后跟随他的脚步,越千山,踏万水,用青春和生命相继燃起跳动的火苗,一年一年,生生不息,花样年华因支教而灿烂芬芳。

在志愿者曹建强记忆中,这是他吃过最多的土豆,走过最多的山路,见过最少的太阳,最长时间没洗过澡,最艰的挤火车经历的一年,但也是笑容最多的一年。

志愿者丁洁感慨,支教,是双向给予,有爱,才能用心付出。他们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生命的意义。

现在北京安家的葛俊说,他们也有过挫败感,甚至一度想过放弃。是心中的那份爱与责任,身后母校的强大力量,支持着他们一路走来。志愿者们不仅仅是付出,也在收获那份沉甸甸的爱。张青林与田甜,张贵礼与安玥琦,将无悔青春安放在大山深处,支教归来,也收获了爱情。

华中农大团委书记张拥军说,支教,更是一场修行。种下爱与希望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2011年起,听见花开的声音。自康胜美之后,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来到城市,实现大学梦。

139A25FDAF66C816E0E33DFD8BA78998
6月7日,赵凯、曹玉宝、陈丽回到大石希望小学,重走当年家访路。

架起城市与乡村的爱心桥

有人说,贫困山村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支教志愿者,更重要的是起到桥梁作用,帮助实现自我脱贫。

这15年,志愿者们正是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他们参与和组织百余名专家学者,帮助当地经济发展问诊把脉,引智引资。

贵州百里杜鹃景区,曾是典型的穷山僻壤。如今,在旅游扶贫的带动下,这片花海正如生命般怒放。近5年来,引进项目55个,总投资120.144亿元;全区生产总值从14.19亿元增长到25.6亿元,增长1.8倍,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22.52亿元,同比增长3.8%。这也是脱贫攻坚的5年。先后实现3个乡“减贫摘帽”,全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9.11%,减少贫困人口2.1577万人。近5年累计投入资金1.46亿元实施教育项目59个,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

我省建始,也是华中农大《扶贫八年(2012-2020)规划》的定点科技扶贫主战场。近4年来,共选派13个专家团队,设立16个产业攻关项目,累计投入定向技术研发资金500多万元,成功促成魔芋、猕猴桃和高山蔬菜等5个过亿元的产业、景阳鸡等5个过2000万元的产业,带动了该县13787户共48171人脱贫。

9A3951CC30863B5F41CA0AECEA5D8D6F
5月24日,建始县摩峰镇小学的孩子在食堂吃午饭。去年他们围在操场吃饭。

记者手记:

我愿为你守着约

曾经,山外的世界像遥不可及的梦。大山阻隔的,是孩子们向往大千世界的追梦心。

改变,缘于徐本禹对大山最初的承诺。

15年弹指一挥。一窗暖阳,初心仍在。

2004年那个冬夜,徐本禹进入我的镜头,从此,记者与华农研究生支教团结下不解缘。

犹记2012年夏天在大山里采访,刘小庆与学生黄洁做了约定:等她考上大学,一定回来。

事实上,思念与牵挂,无时不在。几乎每年都有往届志愿者悄悄回去,翻山越岭,只为几小时相聚。

69FC9909983BF47ECF09DE2C4172DA72
     6月8日,黄洁展示当年与老师刘小庆的约定,考上大学老师回来看她。如今,她在重点中学刻苦学习。

5年前,我曾与支教团有过约定,每年都会来大山,只因有你们,有爱,有温暖。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年一年,支教的火把不熄,我心永系。

今日,想再做个约定:待至迟暮,于大山深处择一隅陋室,看你们带上梦想出发。

链接

今年我省80余所高校3545名大学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招募志愿者479人。

我省2003年以来,有41532名志愿者报名,共招募派遣5585人到新疆、西藏、青海、贵州等西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涌现出了“本禹志愿服务队”等一批青年志愿者典型,有250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选择延期服务和扎根基层,实现人生理想。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责任编辑:柏佳曼